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刘世秀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研究
◎ 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城关镇第三小学 刘世秀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在课外阅读板块进行了改革创新,主要体现在“和大人一起读”“我爱阅读”“快乐读书吧”“资料袋”和“阅读链接”五个栏目上。梳理课外阅读板块五个栏目的主要特色之后,在调研基础上分析家长、学生、教师等不同主体在使用该板块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针对性的使用策略,以提升教科书的使用效能。
关键词:统编教材 小学语文 课外阅读
教育部规定从2017年9月起在全国范围内投入使用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在本套教科书中,课外阅读板块改革力度较大。通过调研发现,该板块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还存在诸多不足。为提升教科书使用效能,本文首先逐一解析课外阅读板块五个栏目的主要特色,结合调查研究,分析教师、学生和家长在使用该板块时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优化策略。
一、课外阅读板块在教与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基础上发现,教师、家长和学生在课外阅读板块的教与学的过程中,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师的教学力度失当
该栏目不建议教师当作正式课来上,是要延伸到家庭中去的。但有些教师可能担心:一是担心家长因工作繁忙、文化水平低、耐心不足等原因导致陪孩子一起读的效果不佳,监督作用也难以发挥;二是忧虑学生回家自觉性差,家长若是配合度不高,那么该栏目就难以发挥其原本作用。所以,有些教师可能会将其放到课堂上教学。试想,孩子已经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学习过该文,再和家长一起读时的新奇感锐减,兴趣不足,那么亲子阅读的效果骤降,这是典型的“过犹不及”。此外,因为课外阅读课文并不做考试要求,仅仅作为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些功利心强的教师可能就会对该板块的内容完全置之不理,不陪伴和引导孩子们去阅读,也不引导家长去陪伴孩子们阅读。
2.家长指导出现“四不”态度
所谓“四不”态度,主要是指家长在使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外阅读板块时表现出的不理解、不耐心、不用心和不爱读的态度。不理解指家长不理解学校为什么要让家长陪着孩子一起读,为什么孩子读一篇文章会产生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等;不耐心指家长对孩子阅读速度慢、兴趣不高等感到不耐烦;不用心指家长没有用心地去和孩子一起读,仅仅只是“形式主义”地完成任务;不爱读指家长本就不喜欢阅读,没有阅读的习惯,难以从自身给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亦难以创造一个经常阅读的良好阅读环境。
3.学生的阅读兴趣不足
目前普遍存在小学生课外补习班多、兴趣班杂等现象,导致其难有较多时间用于课外阅读,倘若学生还未真正喜欢上阅读,课外阅读很可能就成了占用其仅有的且少量的自由时光的“恶魔”,可想而知此时学生对课外阅读难有好感,阅读兴趣也会下降。当然,有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在阅读时产生了不愉悦的感情故不喜欢阅读,比如觉得阅读的主题内容枯燥、被家长或老师强迫阅读等。没有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孩子们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将陷入困境。
二、课外阅读板块的使用策略
统编语文教科书课外阅读板块的五个栏目,从教读到自读再到阅读习惯的养成体现出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该板块对于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很有益处,教师、家长、学校在使用的过程中还需要从以下方面着力提升。
1.教师发挥适度引导作用
(1)示范教学、正确引导。针对“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有很多家长可能会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陪伴孩子一起读或读了但效果不好。此时,教师作为专业人士,自然就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教师可以耐心地利用家长会、QQ群、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来向家长说明大人陪伴阅读的重要性;分享该如何去正确地陪伴阅读,最好使用视频的方式,可以以教师自己和班中同学为示范,为家长陪读提供借鉴的佳例。针对“我爱阅读”和“快乐读书吧”,教师需正确引导家长监督孩子的课外阅读,保证其阅读时间,可以仍旧“陪读”,创造一个热爱阅读的良好环境,也可为孩子及时解决疑惑。
(2)分享书目、推荐方法。“快乐读书吧”栏目中会给孩子们推荐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让孩子拥有更多选择。但我们不能只局限于书本,教师应向他们分享、推荐其他适合阅读的书目,引导孩子阅读积极向上的作品,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可开设相关的阅读分享课程,让孩子们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及阅读中遇到的趣事,可以设置每两周一次的分享课。同时,教师应向孩子们推荐好的阅读方法,帮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在阅读的时候可建议学生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积极查找相关拓展资料,阅读时用心感受并积极思考等。
(3)趣味反馈、激发兴趣。有部分教师担心家长没有按要求监督、引导孩子学习,那么教师可以利用疫情期间走进学生、家长、教师的网上学习平台,如钉钉、腾讯课堂、智慧树等平台。请家长将自己和孩子阅读的精彩瞬间拍摄下来并上传打卡,这种方式比起“家长签字”来会可靠和有趣很多。家长们互相打卡监督,也可在平台讨论教育方法,不爱阅读的家长阅读兴趣也会浓厚不少。
(4)课内补充、课外拓展。“资料袋”与“阅读链接”是课外阅读栏目中比较特别的两个栏目,他们连接了课内和课外,在补充书本知识的同时,也鼓励学生课外阅读,以此获得比阅读链接和资料袋更为丰富的课外知识,拓宽眼界。一般来说,资料袋和阅读链接都会编排在精读课文后,教师在上精读课时可对这一块内容进行补充教学,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适当介绍相关内容,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总之,运用好这两大栏目需教师建立起课内与课外知识的紧密联系,拓展知识面。
2.家长加大阅读环境的营造
(1)潜心学习共努力。作为家长,要认真地对教师分享的示范视频与建议、网上的锦囊妙计、其他家长的秘籍等进行学习总结,结合自家孩子的情况来改良,然后再运用到实际当中去。同时,可和其他家长多多交流、分享妙招、共同进步。
(2)静心读书树榜样。家长不爱阅读,可以选择一些简单、平常的内容,努力静下心来,诚心诚意地去读一本书。家长工作繁忙,但时间是可以挤出来的,不管多忙,家长也要挤出时间来陪孩子一起读。家长可将某一段时间定为“家庭阅读时间”,所有家庭成员一起静心阅读,千万不能出现“孩子读书,自己玩手机”的情况。父母要树立良好的榜样,这样才能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3.学校提供多样平台
针对课外阅读栏目的增加,学校应为教师、家长、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平台,推进课外阅读栏目的顺利开展。
(1)教师层面。从教师层面来说,学校需组织相关培训帮助教师树立引导学生阅读的意识,掌握进行课外阅读栏目教学的方法;学校语文教研组应积极思考、集思广益,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积极组织教研活动,鼓动本校教师前往其他学校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改进方法。
(2)家长层面。从家长层面来说,学校可通过组织读书节、开展指导讲座、制作相关示范视频等来树立家长重视阅读氛围营造的意识,掌握与孩子一起读的教学方法。如举办读书节的亲子活动,请家长和孩子一起来表演经典名著中的片段等,以此增加亲子问的默契,激发家长和孩子的阅读兴趣。
(3)学生层面。从学生层面来说,学校可开展制作读书小报、绘本故事创作、读后感征文、儿童诗朗诵、童谣歌唱、童话故事情景表演等形式多样的比赛和活动,以此来让孩子们不知不觉地爱上阅读。这类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孩子们朗诵、歌唱、绘画、写作等能力,而且能够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校也可组织孩子们去图书馆、书店、书院等参观研学活动,让孩子们感受浓厚的阅读氛围,增强阅读兴趣。
运用好统编语文教科书的五大创新栏目需家长、教师、学校通力合作、共同努力,科学合理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其阅读积极向上的经典著作,创设安静雅致的阅读环境,贯通课内外知识,助力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充分发挥统编语文教科书的教学效能。
参考文献:
[1]贾纪东小学语文统编教科书“和大人一起读”的实施困境与应对策略Ⅱ]教学理论与实践,2019,39(35):45—47.
[2]区萍.依托统编教科书助力小学语文课外阅读Ⅱ].课程教育研究,2020,9(03):108—1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