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例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 赵宏运 程艳梅

    例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力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实验小学             赵宏运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第五小学                     程艳梅

    摘要:全球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小学是学生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要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教育已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让学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做出合理判断,为解决问题提供高效的参考。

    关键词:观察力;核心素养;信息技术

    全球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小学是学生养成教育最关键的阶段,要适应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教育已开始把注意力放在培养学生一系列新的能力上。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可以培养小学生对信息敏锐的感受力、判断能力和洞察力让学生敏锐感觉到信息的变化,准确获取相关信息,做出合理判断,为解决问题提供高效的参考。

    观察是一种复杂而细致的艺术,不是随随便便,漫无条理地进行所能奏效的。观察必须全面系统,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它不只是单纯的知觉问题,而是包含着理解、思考以及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小学生观察活动中表现出知觉因素和社会生活经验的明显影响,观察力较弱。

    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中可以从经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一、引导观察,有的放矢

    在老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软件运行的效果,形成整体认知,并分拣出重要信息。教师需要使用任务驱动等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有意识地去观察,这样比无意识地去看,观察要仔细,印象要深刻。

    教师结合教材设计引导观察的问题,提出明确、具体的观察任务,明确学生观察的内容和范围,让学生能在观察中把握信息的特征。观察的任务越明确,观察者对知觉对象的反应就越完整、越清晰,观察的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预先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学生知道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就会因目的明确而发挥主动性,有利于提高观察的目的性、条理性、敏锐性。

    例如:在Flash和绘声绘影等软件分层编辑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引导下观察,能很快找到对象所在的层、时间点,综合观察是对学生观察能力的挑战,也是对老师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引导的考验。

    再如,Word中选定不同对象,选项卡也会相应变化,选定图片时出现格式选项卡与选定形状时出现的选项卡内容完全不同。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策略时,教师要做好范例的示范展示工作,提高欣赏感受,引起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任务,让学生从中提炼出关键词句,了解到底要干什么。

    二、整体观察,获得整体印象

    通过整体观察不仅能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了然于胸,还能对这个作品的各个组成部分和制作流程也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会声会影软件讲解过程中先欣赏作品,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作品中包含的图像、声音、字幕、转场等要素,形成整体认知。

    再如,认识软件界面时,先对界面进行整体观察,获得整体印象,更利于进行局部学习;ScratchVJC教学中搭建流程图时,通过整体观察,了解程序的功能和结构,利于进一步优化程序。

    三、局部观察,提高精度   

    集中全力去了解、观察、研究这个部位,把握这个局部的特点,建立与整体、与生活的联系。“局部观察”信息所要“摄取”的并非“全景”,它所要“摄取”的任务的某一环节或软件的某一部分,因此,学生集中全力去了解和观察这个局部,把握这个局部的信息特点。局部观察相对整体观察来说范围虽然小了,但观察的精细度的要求却相对提高了,将这个局部当作全部认真观察。

    例如,“弹球”画面中,圆球从高处落到地面,在接触地面时产生形变。圆球接触地面时是怎样的,弹起后又变成什么样的?这是五年级Flash教学中形状补间动画中常用的例子。学生通过细小的观察,发现圆球不同运动状态时的形状变化,在形变动画制作时才能更贴近生活实际。

    再如,观察计算机鼠标在不同软件、不同位置、不同状态的形状不同,学生要注意鼠标的形状,进而探索鼠标此时的此地的功能不同。如,鼠标在桌面图标处为白色空心箭头,单击可选定;鼠标在Word编辑区则变为I形状,功能变为插入点;在PowerPoint中选定图片后,鼠标在图片的四边、四角变成双向箭头,单击可改变大小,在图片中间时变为四个方向的箭头,拖动可改变图片的位置;鼠标在网页按钮和链接位置变为手形,单击可打开链接等等。

    四、对比观察,深刻理解

    学生通过对照比较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能更快、更好的观察抓住特点和重点,灵活运用各种软件,形成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习目的。对比观察,更容易抓住信息的特点,分析时就能突出重点,才能更快、更好的对信息做出归纳和判断。

    例如,认识新的计算机软件时,我们也常常拿已学过的软件界面进行比较,促进学生更快的掌握新软件,观察力功不可没。比如:Office中的WordPPT。我们要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对比中充分体验发现的快乐,同时也能更快地掌握不同软件的特点。

    五、教给低段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三、四年级学生观察力时,可以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让他们学会观察。课上引导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观察,掌握信息技术课堂特有的观察的方法,提高在实践中判断事物的能力,运用多种感官,勤于思考,短时间内掌握观察的窍门,获得更好的观察效果。

    六、不断提问,保持兴趣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小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易受其他因素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先用提问的方式,告诉学生观察的目的和要求,使观察的过程按一定的目的进行;教学过程中,还应适时地提出问题,把观察活动引向纵深,延续学生对事物观察的时间,加强观察的持续性。

    例如,Scratch教学中制作小猫走迷宫的小游戏,先引导学生根据绘制迷宫地图设置角色小猫的大小、位置,再引导学生观察小猫在迷宫中的行动范围应该受限,最后引导学生搭建程序流程图,通过观察修改程序。

    另外,信息技术教学中要重视对获取信息结果的处理,及时巩固观察结果,反复思考,促进观察力的发展。学生作品是教学成果的重要体现,通过对比、展示、评价等方式进行细致全面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作品中所使用到的工具、技术,以及达到的效果,找到之间的联系,不同层次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过程来吸收优势、找到不足、改变方向、提高质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观察,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为继续培养学生判断能力和洞察力的信息意识打下基础,是授之以渔,体现学生主体,让学生终身受益。


     


    点击次数:155  发布日期:2022/9/25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