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音乐教育的美丽变革 陆 玮
乡村音乐教育的美丽变革
◎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一小学 陆玮
依依惜别,令我难忘
“陆老师,你一定还要来看我们哦!”
“陆老师,我还想上音乐课。”
“陆老师,我好喜欢你弹琴的样子!”
……
孩子们齐刷刷地趴在窗户前的栏杆上,红彤彤的脸蛋上还有被寒风刮过的痕迹,眼里含着晶莹的泪花,依依不舍的挥动着小手……
七年前送教下乡离别时的情景,让我至今难以忘怀……
山区送教,心潮澎湃
2013年,全区引来了“送教下乡”的热潮,我有幸被派到白泉乡希望小学送一堂音乐课。据说,这是一所路况最险峻最偏僻的山区学校,我从未去过。从接到送教任务那一刻起,我心里异常担忧,但又满怀期待与憧憬,想看看山里那究竟不一样的娃。
送教的日子如期而至。我背上电子琴,带上打击乐器、扩音器等,和另外两位老师一起踏上了漫漫的送教之路。我们的车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中足足跑了三个多小时,终于到达了开州北部山区海拔最高的白泉希望小学。天公不作美,下着蒙蒙细雨,坑坑洼洼的泥巴操场,被雨水浸泡,几乎无法下脚。映入眼帘的是锈蚀钢筋裸露、墙体开裂、墙皮脱落的破旧教学楼。最引人注目的是旁边的一块大岩石,上面刻着“柏崖精神”。我想,这就是教师的团队精神,努力实现乡村孩子的教育梦想。
我来到学校安排好的“功能室”,这是底楼靠边的一间教室,走进去才发现,不过是比其他教室大了一点点,可以在后面摆一些板凳,墙上挂了一台电视,仅此而己……看着,看着,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再放眼一望,孩子们已经整齐地坐在教室里等候了。我赶紧主动向他们打招呼,可是,那群学生显得特别腼腆,羞涩极了。
我送课的内容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唱歌教学课《相片里的妈妈》。上课伊始,我声情并茂地创设情境,引导孩子们深情地呼唤“妈妈……”“妈妈……”,来完成发声练习。尽管他们有些放不开,甚至不知道吸气、呼气的唱歌技巧,在我“生拉硬拽”之下但也总算基本完成了这个环节。随后,我通过动画演示小兔子跳房子,认识了反复跳跃记号。哇,孩子们兴致高涨,直观的动画让他们很快掌握了这个音乐记号。在唱歌环节,孩子们表现还是有些吃力,乐感不太好,没有音高、节奏的基本概念和意识,即使我一句一句教唱,也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勉强学会。拓展延伸环节,我引导他们用深情的声音,唱出对妈妈的感激或者思念之情。可能是留守孩子居多吧,大家想妈妈了,好几个孩子不约而同地唱哭了,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在场听课的每一位老师。下课后,一位年长的老师告诉我:“小陆老师,我们学校没有专职音乐老师,孩子们从没上过音乐课,谢谢你今天给他们上了这么精彩的音乐课,他们一定这辈子都能记住,连我们这些语数老师都是听得心潮澎湃呀!”他朴实的话语让我找到了答案,为什么孩子们乐感不好?为什么他们不能大胆地表现音乐?为什么他们的眼中总是充满期待?其实,不怪他们。
再返山区,感动万千
2020年,我再次来到了这里——不再是送课,而是陪同区级音乐教研员一起到他们学校开展五年级艺术素质测评工作。
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前的是宽敞的塑胶操场,望过去是一座崭新明亮的综合教学楼,四周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配置了乒乓球台等体育用品,整个校园别致秀气,到处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活力。我再次站在“柏崖精神”前,我想,正是这样的坚守,才让孩子离梦想更近。
我再次来到学校的“功能室”,这是设置在三楼的多媒体教室,走进教室,一架黑色发亮的钢琴、几十个彩色琴凳格外耀眼,墙上的老式电视机已被多媒体设备替换,一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和十个孩子已经在教室里静静等候。我依然主动向他们问好,他们依然还是那样腼腆羞涩,我们请一号同学抽签,一个乖巧又有些腼腆的小女生来到我面前,迅速选择了一张签,打开一看,《嘉陵江的孩子》《我是草原小旗手》,她马上跳起来,刚刚的羞涩一下子不见了,转头告诉其他同学抽到的歌曲名称。十分钟的准备时间一晃而过,测试正式开始。刚才抽签的小女孩第一个参加测试,她自信地走到我们面前,说到:“老师,您好!我是一号,我演唱的歌曲是《我是草原小旗手》。”接着,在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准确地完成了歌曲演唱,她不仅音准、节奏很好,还加上了动作呢!随后,她流畅地吹奏了口风琴曲《划小船》。我在心里嘀咕着:“运气真好,抽到了一个好学生。”二号、三号接着测试,居然一个比一个表现得好,他们声音洪亮,他们表情大方,他们陶醉吹奏,我似乎感受到他们是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遨游!看来不是运气好,是孩子们的音乐素养真正提高了。我和教研员曾老师相视一看,不由地点了点头,会心地笑了……他们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有些震惊,但更多的是欣喜和感动。感动于学生的自信阳光,感动于老师的辛苦付出,感动于艺术教育已经在农村小学慢慢开花……
七年时间,学校大大改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了艺术学科专职教师,电脑室、美术室、音乐室、图书室、实验室等教学设施一应俱全。教育均衡发展已经在农村学校真实体现,我们期待下一个七年之“变”,在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为广大的农村孩子撑起一片美育教育的蓝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获得全面发展。
我发自内心的感叹——这大概算是乡村音乐教育的美丽变革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