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余海斌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安怀镇新益小学 余海斌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改革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本文从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勤动手多练笔,提高写作技巧;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提倡自改与互改四个方面探究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束缚着作文教学的发展。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广泛展开,小学作文教学日益被我们语文教师所关注。为此,新课程改革的作文教学倡导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以求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效。
一、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训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方法,习作教学应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等教学联系,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主要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去着手:
1、与口语交际结合,训练语言的口头表达能力。口语交际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新课改的口语交际课内容很贴近生活,因此在口语交际课上,我尽量让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口头语言训练,开展情景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分组模拟生活场景,再进行展演,对展演中的语言表达进行点评。
2、加强阅读教学中的课堂小练笔,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把“写”挤进课堂是一个重要的改革。这不仅能很好的实现读写结合,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那么是否每篇课文都安排课堂练笔呢?不是,小练笔不在多,而在于“精”。如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天游峰的扫路人》这一篇课文时,上到最后,主题升华时,我出一个小练笔:“20年后,假如作者再次来到天游峰,再次与老人相遇,你能描述一个当时的情景吗?”学生想象中老人还能活到90岁,而且还描述了老人的生活情景,他依然精神抖擞,描述了作者与老人的对话等等,这样的课堂小练笔不仅升华阅读教学的主题,还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3、加强句型训练,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对常用的句型掌握得不够好,所写出来的作文病句就会增多,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句型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给学生进行句型训练,常用的方法有:(1)填空式句型填写。比如:今天的晚霞真漂亮呀!一会儿像_____,一会儿像____,一会儿像____。(2)修辞手法的句型训练。作文中正确使用修辞手法,可以使语言表达得更加生动,因此让学生把句子改写成比喻句、拟人句是小学需要训练的修辞手法。如:把句子“蜻蜓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改为拟人句等。通过各种句式的训练,作文中就能正确地表达。
二、加强课外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光靠老师讲和学生练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到课外多阅读些优秀文学作品,相互间交流阅读体会,写出读书笔记。学生在阅读他人作品的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古人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不无道理的。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我鼓励学生读整本书,在读书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感受书中各种场景描写、人物描写、精彩片段,还可以将好片段摘抄,我还要求学生在摘抄的片段后写上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这样学生不仅知道这个片段写得好,还要知道为什么写得好,从而为自己以后写文章提供了帮助。在不断课外阅读中,学生的语言越来越通顺,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今后写作文时句子更加通顺,减少病句。
三、勤动手多练笔,提高写作技巧
俗话说“熟能生巧”。作文也是一样,平时不练手,到写的时候就会犯难,因此,老师要做好平时习作的练笔内容。在实践中,我的做法是:
1、写日记。平时要求学生每个星期写三篇日记,内容不限,题目自拟,要求选择一天中最值得记录的来写,对于能坚持天天写的学生多鼓励和表扬。通过写日记,学生可以把平日里想说的话,想记录的事情记下来,通过练笔,学生没有写作的压力,也不用担心写不好,只要写出来就行。因此学生的语言越来越好。
2、写读后感。学生在课外阅读后,每读完一本书都可以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写感受的内容可以是书中的事情、人物的评价、写作的技巧等。
3、借鉴课文、模仿写法。现编教材每篇课文都是优秀的写作范文。因此每学完一组课文后,我都要求学生摹写,这样可以较快地掌握作文的框架,知道一般体裁文章的写作方法和技巧。如上完了《音乐之都维也纳》这篇课文之后,我也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方法写《园眼之乡得寨》,由于学习了课文中的写作方法、技巧,大部分学生能够模仿学过的文章,做到既条理清楚又内容具体地写好这篇作文。
四、改进小学作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提倡自改与互改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新课程改革下一种新的习作评改理念随之展开,我提倡让学生进行自改与互改的评价方式。
1、让学生明确习作评改的重要性。学生未接触过自评互改的作文批改方式,如果在组织批改前没有对学生进行互评互改重要性的思想教育,学生未必能接受,在之后的批改过程中也不会认真对待。因此我在第一次组织习作互评互改时,我采用故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作家曹雪芹过着“举家食粥酒常赊”的生活,但仍“增删五次,披阅十载”而创作了“读来字字皆是血”的《红楼梦》;作家托尔斯泰脍炙人口的作品《复活》,小说自1889年一直写到了1899年,六易其稿,历时十年。小说出版后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通过学生熟悉的作品和作者的写作过程,体会作家“站着写作,坐着修改”的真实体验,让学生明确了习作互评互改的重要性。
2、明确每一次习作评改标准和要求。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修改习作,如果没有一定的评改标准和要求,学生往往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因此在每一次的习作评改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定出评改的标准和要求,以求评改时有一个统一的评价。对于习作评改的标准,我分为两大项,第一项是“常规要求”,这一项要求是每一次习作都必须要修改的内容,如修改错别字、圈画出好词好句、修改标点符号、结构完整、符合题意等;第二项是“本次习作要求”,这就根据每一次习作的不同要求而定,如写场面的要求要用到“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写人的作文要写出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要求;写说明文的习作就要求使用说明方法。
3、统一使用标准的修改符号。指导学生运用作文评改的方法先学习作文的自我评改,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种标准的修改符号,此项的训练可以从段落的修改进行教学,通过修改病句或病段,让学生掌握常用的几种修改符号,为习作评改时使用统一的符号做好准备。
4、课堂评改形式多样化。作文互评互改就是要改变教师批改习作的单一模式,要想让学生对评改习作也感兴趣,教师平时也要注意课堂评改形式的多样化。下面谈谈自己在评改时常用的几种评改形式。
自评自改。这是每一次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学生自评互改的第一步,每个学生再次拿起自己的作文大声地朗读,感受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语言流畅,是否生动优美,有没有什么地方需要进行修改的,边读边动笔进行修改,也可以读完后再进行修改。时间大概为十分钟。
同桌互评改。学生自评作文后,同桌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评互改,评改过程中按归评改标准和要求做好修改,写好互评评语,给出评价等级或分数。
小组四人轮改。教师可将本班的学生随机或好差分组,每个小组四个人,设好小组长,小组调换修改习作,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进行修改,组里的每个同学都要单独轮改四本作文,写好评语,然后由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对四本作文进行讨论,评出写得最好的一篇,参与“十佳作文”的评选。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要围绕三个维度目标,努力探究小学作文教学的内涵、特点和规律,从而提高小学作文教学改革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