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董青玲
基于核心素养的项目式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
◎ 陕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三中学(初中) 董青玲
摘要:大单元(项目式)学习是通过整合学习内容、情景、方法和资源,以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这一目标的学习模式。本文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为指导,以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按照“以内容为基础确定项目主题——以生活为基础设置学习情景——以活动为载体明确学习任务——以素养为标准完成综合评价”的方式,对项目式单元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核心素养;单元教学;策略
一、以内容为基础确定项目主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里提到“以学习主题为引领”确定学习任务,并对学习任务进行“整体规划”。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人文主题,安排了5篇阅读作品(《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和一项写作任务“学习抒情”以及一项综合性学习活动“天下国家” 。
单元主题确定的落脚点依然要“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黄河颂》以颂歌的形式塑造黄河形象,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老山界》赞颂了红军英勇、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谁是最可爱的人》记叙了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赞颂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木兰诗》塑造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保卫国家的巾帼英雄形象。不难发现,每篇文章的背后都闪现着“英雄”的光芒,可从对“英雄”精神品质的学习初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据此设定本单元的主题为“天下国家,致敬英雄”。
二、以生活为基础设置学习情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结构要“以生活为基础”设置学习任务。而将学科核心观念根植于真实问题情境,实现学科与生活的融合,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本单元语文要素的落脚点在“精读”“涵泳”“批注”之上,因此,基于以上认识,确定单元学习目标为:1、以“天下国家,致敬英雄”为主题,学习本单元内容,探寻英雄事迹,感受英雄人物的精神品质,加深对家国的情感。2、用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比较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异同,能借助对课文内容、情感上的理解,设计一个班级朗诵活动展示课的文案,举办班级朗诵比赛。
围绕目标将学习情境设定为“我与英雄的跨时空对话”。设置此大单元主题下的大情景,以此为学生搭建学习的支架,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央,凸显其学习主体地位,创建有“我”之境的学习环境。
三、以活动为载体明确学习任务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并“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是2022版课程标准的内在要求。
聚焦“我与英雄的跨时空对话”学习情景,设计学习任务群:“梳理文章脉络,探究英雄品质”“学习抒情方式,体会家国情怀”、“诵读红色经典,奏响英雄赞歌”“传承英雄精神,书写不凡青春”四大学习任务,分四个课段进行。
第一课段学习任务:梳理文章脉络,探究英雄品质(4课时)
课段目标及核心任务:会用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和《木兰诗》,梳理文章脉络,概括典型事件,探究人物精神品质。
学习资源:教材资源:《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木兰诗》
拓展资源:
杨得志《大渡河畔英雄多》
杨成武《越过夹金山,意外会亲人》
音乐《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斯诺《“去红都的道路”》(节选自《红星照耀中国》)
第二课段学习任务:学习抒情方式,体会家国情怀(3课时)
课段目标及核心任务:知道并能辨析《黄河颂》、《土地的誓言》中使用的抒情方式,比较二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体会作品文字中蕴含的情感。
学习资源:教材资源:光未然《黄河颂》、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拓展资源:《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黄河颂》
《黄河大合唱》大三部分《黄河之水天上来》
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艾青《我爱这土地》
第三课段学习任务:诵读红色经典,奏响英雄赞歌(2课时)
课段目标及核心任务:复习诗歌朗诵时需要注意的语句的停顿、轻重音、语调、语气等技巧;撰写一篇“班级诵读展示”文案,开展班级朗诵比赛。
学习资源:教材资源:《黄河颂》《老山界》《谁是最可爱的人》《土地的誓言》《木兰诗》
拓展资源:音乐《黄河颂》
音乐《松花江上》等
第四课段学习任务:传承英雄精神,书写不凡青春(3课时)
课段目标及核心任务:能搜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英雄人物资料,深刻学习其精神品质,以“致敬英雄,青春报国”话题,尝试用本单元任一种文学样式,选用恰当的抒情方式,书写自己不凡的青春,不少于600字。
学习资源:
1.一、二、三课段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成果
2.学生自行搜集整理的学习材料。
四、以素养为标准完成综合评价
(一)前置性作业设置
前置性学习任务卡(以《黄河颂》为例)
班级: 姓名: 学号:
课题 | 课题 《黄河颂》 体裁 歌词(现代诗) 针对课题提问 “颂”黄河的什么呢? |
读 | 我默读了1遍,朗读了2遍。 |
写 | 我积累的字词有 颠 劈 哺育 我查字典理解了这个词 屏障 |
悟 | 我能悟出诗人想通过写黄河来赞颂黄河的精神,进而鼓舞人民。 |
问 | 我结合旁批做了2出批注 我想问 怎么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呢? |
查 | 我上网搜集了当时的写作背景1938年秋冬,诗人和战友们常在大西北的黄河两岸行军,在敌后游击根据地活动。祖国雄奇的山川,游击健儿英勇的身姿强烈地感动着诗人。1939年春,在家国存亡的生死关头,在抗日烽火燃遍祖国大地之时,光未然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 |
|
(二)过程性学习任务
过程性学习任务卡(示例)
知识卡 1.定义 作者或者作品中的人物抒发情感的表述方法。 2.抒情方式的类型 (1)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接抒情的效果强烈、鲜明。 (2)间接抒情:没有直白的抒情语句,而把情感渗透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由读者慢慢体会。间接抒情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①在叙述中抒情 ②在描写中抒情 ③在评论中抒情 3、任务单 在《黄河颂》中“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作者通过___________(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唱响了对黄河的颂歌。有时在一篇文章当中会兼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土地的誓言》中,作者___________(直抒胸臆/间接抒情)“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要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
(三)实践性学习任务
实践性学习任务卡(示例)
作业任务 | 知识贴士 | 作业评价 |
围绕主题“奏响英雄的赞歌”以小组为单位撰写班级朗诵文案。 | 朗诵比赛文案大致包含名称、开场白、节目单、串词、结束语等内容。 | 全班投票选出最佳“文案”,在此基础上整合各小组文案形成班级朗诵文案。 |
举办班级朗诵比赛
| 深悟作品情感、注意发音发声、讲究手势体态、节奏韵律。 | 从“观众”、“朗诵选手”、“评委”等主体角度进行。 |
项目式单元教学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课标为依据,以单元说明和单元具体内容为基础,以单元为学习单位整合学习资源,创建学习任务群,将学习情景融入生活情境中,以此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爱华.意与境浑——大单元教学视野下的主题提炼与情景创设[J].语文教学通讯,2021(7-8)2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