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方运伶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同和镇初级中学  方运伶

    摘要:作业是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和家长对学生进行评价的重要手段。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我们需要对作业设计进行更深入的思考与研究,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本文从“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结合中考方向;“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层面探索;“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四个方面探讨“双减”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关键词:“双减”背景;初中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

    国务院提出《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双减”背景的指向——教育均衡、改变教育生态。一是对公益属性的坚守;二是对教育观念的纠偏;三是对教育规律再认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应对回答在新时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话题。

    一、“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结合中考方向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要求:关注育人功能,体现积极导向;关注主干知识,体现学科基础;关注教学过程,体现学科本质;关注思维品质,体现深度广度;关注实践能力,体现应用价值以考生为中心,发挥学生所长,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空间,让试卷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宽广平台。不是利用各种限制命制“繁难偏怪”的试题,利用“挖坑”来为难学生,而是让不同特点、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在考试中都有发挥的空间,都能获得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成功体验。试题的区分点不在于题目的高难度,而是在于认识的深浅、思维的强弱和知识面的宽窄。

    例如近年某市一份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给共享单车设定指定停车区域,你怎么看?”对此有如下回答:甲:用共享单车图的就是方便。把车停哪里是我的权利,凭什么设定指定区域来限制我?乙:放车时是有点麻烦,但总得有点规矩,不然就乱套了。问:请运用所学知识,任选一个人的观点进行评析。(4分)甲的观点是错误的。(得1分)使权力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他人的合法的权益和利益。(得2分)影响交通秩序,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发展。(得3分)限制是为了更好的保护我们的权利。(得4分)这样的试题设计不仅达到课程知识落实的目的,而且达到了育人的目的。在作业的设计中,需结合新中考方向对学生的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所长,为学生创造自我展示的空间,让作业成为学生展示才华的宽广平台。作业的区分点不在于题目的高难度,而是在于认识的深浅(学科核心体系)、思维的强弱(学科思想方法)和知识面的宽窄(积累视野实践)。

    二、“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层面探索

    “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原则:坚持立德树人、坚持以生为本、坚持分层设计、坚持拓展延伸、坚持开放创新作业观:课程视域下的作业观,更加有助于解决目前的作业设计问题,回归作业本质属性,同时更加有助于发挥作业对于课程整体育人功能的实现。

    坚持立德树人,适应并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返回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挥作业以巩固知识与技能、发展学习能力、提升品德修养、养成良好学习习惯为主要特征的育人功能,优化作业设计与实施,实现体质增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依据课程标准,紧扣教材内容,考虑学生年龄特点,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体现教学、作业、评价的系统设计与实施;作业设计策略“可视化”主要是指将内部思维过程外显为可理解、可操作的思想、观点、程序、问题、工具、方法等。

    体现单元意识。立足课程视角,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年级、单元、课时教学目标,将课程目标贯彻于备课、上课、活动、作业、评价等教学环节。作业效能公式:Y(作业的有效性)={(D(作业设计)+F(作业实施)+G(双向反馈))*H(学生做作业的参与度)}/M(数量和时长)

    三、“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

    “梯度”策略:设计有“梯度”的作业,“梯度”的分布能够体现认识的深浅梯度,思维的强弱梯度和知识面的宽窄梯度,侧重于体现选择性、个性化。坚持书面与非书面、传统与创新作业相结合。具体策略有: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和能力分层,或根据所处的学习阶段和过程分类。完成核心知识学案:填空—完成练习册相关选择题—完成材料分析题—完成课本思维导图—完成一篇演讲稿、倡议书、辩论稿、实践活动方案。

    “广度”策略:实施“广度”策略,在作业的拓展性、生活化上着力,具体策略有:拓展作业形式,不局限于练习册和试卷,可以融合微信、微博、提案、问卷等鲜活的时代元素;丰富作业方式,综合小组合作、情境表演、社会调研等灵活多样的事件形式;拓展索爷内容,融入社会时事、添加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热点等;一般是以“作业超市”“自助餐”等形式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作业选择。

    “温度”策略:从学科特点来看,道德与法治课更注重学生的价值判断和情感认同。所以,更需要设计有“温度”的作业,在趣味性、亲和力上下功夫。鼓励创新作业形式,布置一些社会实践类的作业,比如引导学生参加家务劳动、开展社会调查、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具体策略有:与校德育活动相结合,积极创设作业情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倾听生活、思考生活,促成学生沉浸式的参与体验。

    “深度”策略:“深度”策略,指向思辨性、探究力,进一步触发学生的“深度”。具体策略有:设计情景问题链,开展正、反方辩论活动等,引导学生以综合性、批判性的视角看问题,基于原有知识建构,吸纳新知识,加深对知识网络的理解和应用,促进核心素养的培育。

    “高度”策略:设计有“高度”的作业,指的是综合性、系统化,意在通过借势借力,统筹整合。具体策略有:加强与不同学科之间的课程协作,设计项目式学习作业方案,整合德育活动,挖掘校园文化、社会资源,借助家庭教育合力,开展社会实践等。例如:过程+体验+感悟。作业设计在坚持学科逻辑的同时,更要关注生活逻辑,关注道德与法治学科与语文、历史、地位等学科的联系,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同向同行,发挥综合育人功能。

    不同阶段学习任务:课前—课后—单元教学结束—假期。课前学习任务:调动学生对本科或本单元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课后学习任务:巩固本节课所学,落实学科核心观点,初步打通只是迁移路径。重视观点落实,重视初步迁移。单元学习任务:以学生的认识发展为路径,注重分层设计。例如请你至少选择其中一部影片观看,根据影片内容梳理近年来我国取得的各项成就,并结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内容完成一份思维导图。交流派擅于与他人交流、辩论的同学们请你完成以下任务:“十一国庆节”家庭聚会时,请以“改革开放春风化雨”为主题,采访父母、长辈或亲朋好友,和他们聊一聊改革开放40年人民生活的变化。记录感人的故事并结合九年级所学的知识加以论证点评。摄影派喜欢摄影的同学摄影的机会来了,利用“十一”国庆节外出采风,以“我的祖国”为题,进行拍摄。需要表现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祖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挑选出一张你最得意的作品,为其命名并写出作品介绍。

    四、“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的一些思考

    如何权衡“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与升学压力。在全民内卷的时代,拓展性作业、个性化作业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科综合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但是现实生活中教师面临严峻的考核压力、学生面临残酷的升学压力,如何能够做到二者之中的权衡,值得我们去思考。

    学生素质对于作业质量的影响。因为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在实践中,教师布置的这类作业往往被学生认为无作业,甚至是可以应付的作业,作业设计的效力大打折扣。对于综合素养好的学生,拓展性作业、个性化作业能够对其自身能力起助推作用,相反对于自身素质相对较弱的学生,这类作业和没有作业的效果几乎一样。

    综上可知,“双减”背景下的道德与法治作业设计,应考虑近几年中考方向,体现立德树人和单元意识,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施应该以课标为基准,将课程中所学的信息与“双减”关联在一起,不断挖掘学生社会实践作业。同时,应注意社会实践作业的拓展延伸,要在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中引发学生思考,树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强化自身修养。 

    参考文献: 

    [1]柳夕浪. 从“素质”到“核心素养”——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进一步追问[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2]郭元祥,马友平.学科能力表现:意义、要素与类型[J]教育发展研究2012.15-16.

    [3]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4]刘新阳裴新宁.教育变革期的政策机遇与挑战——欧盟核心素养的实施与评价[J],全球教育展望,2014.(4).

     


    点击次数:201  发布日期:2022/7/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