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李俊玲

    论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一小学   李俊玲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出台给小学数学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进行持续的探索与创新。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实践中,本篇文章对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并根据数学教学需要,进行了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数学;教学方法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和国际竞争能力都在不断提升。在这种竞争中,优秀人才的培养是最重要的,而在这一竞争中,我们必须重视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而如何将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新课改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将数学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在新一轮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新的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密切相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以服务生命为手段,通过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了解和探究的能力,将教学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和革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数学教学中,要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并变得生动有趣,能够不断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以教学目标为引导提升教学质量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师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以多种教学理念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思路,从而在知识的传递中担负起相应的责任。通过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使其形成清晰的学习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渐增强其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愿望。同时,要充分掌握学生的个性,采用生动的教学手段,使数学课堂更具趣味性。要将教学目标和数学教学相联系,运用多种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由于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因此,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激发和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逐渐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目的在于逐渐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探索意识。教师应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意识、扩大教育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合理应用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导,采取集体协作的方法,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改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思路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欲望,在课堂上专心致志,精神焕发。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一个轻松的课堂环境,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兴趣不是天生的,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小学数学的魅力。例如在二年级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时,导入信息技术,引用视频、动画、故事、游戏等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制作一款角色扮演的数学游戏,让学生选择收银员,老板和顾客等几个角色来进行扮演,这样在顾客买东西、收银员在收银以及老板在计算盈利的过程中进行加减法计算,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创造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将学生放在良好学习情境的主导者地位,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师生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交流和沟通。

    (二)营造和谐氛围,开通实践活动

    教学往往要回归实践与操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小学学生的好奇心强烈,但空间想象能力不足。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主动参与知识。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认识钟表”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工具来一同制作钟表,在制作的过程中,不断认识和熟悉钟表的部件以及钟表指示的时间。同时制作完成后,还可以创造生活情境,教师提问学生几点起床、几点吃饭以及几点睡觉等问题,学生通过转动钟表的时分秒针来回答老师的问题,在制作钟表和应用钟表的过程中,既能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他们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在实践操作教学情景中获取知识,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个人实践操作能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接受知识,更要将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三)联系生活实际实现数学生活化

    知识来源于生活,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习的知识是为了实际生活而服务的,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使学生能够灵活的使用所学的知识。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所学到的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其具有现实意义,并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例如,在学习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章时,可以让学生细细观察教室里和生活中的物体,并讲述哪些是三角形,圆形、正方体和长方体等等。因此,在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紧密联系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教学情景中学习知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联想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是教师在新课标下不断创新的产物。在创新思维方面,教师要树立多元的教育观念,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老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在数学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使他们在创造性中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拜秋芳.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22(15):74-76

    [2]崔兴丰.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2(02):96-98.

     


    点击次数:117  发布日期:2022/7/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