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李敏红
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同和镇初级中学 李敏红
摘要: 数学作业最多、最烦、最枯燥。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关键是要对作业进行一体化设计。本文从系统性地精选作业;针对性地布置作业;有效性地完成作业;科学性地批阅作业探讨减负增效背景下的初中作业设计。
关键词: 减负增效;初中数学;作业设计
当今中国教育界最受社会关注、最能引起社会反响的问题莫过于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减轻学生的负担的最根本的出路在作业“减量不减质”,要做到这一点,对作业进行一体化操作是有效的途径,数学作业一体化操作是指根据所学知识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知识和学习的能力,全面考虑、统筹设计例题、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并指导学生做有效的作业,最后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评价的一系列操作。
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一个人能够学会的东西,几乎人人都能学会。许多学生之所以没有取得优秀的学业成绩,并不是由于他们智力发展不好,而是由于学生没有付出所需的学习时间、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恰当的教学帮助。如果在这些方面加以注意,教师就会使每一个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作业的一体化操作正是利用教师精心的设计,给予学生最恰当的帮助,同时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做到“减量不减质”,具体操作可考虑以下几点。
一、 系统性地精选作业
减负的首要条件是设计轻负担,高质量的作业,要设计这样的作业,不能只从作业的本身出发,而要把课堂例题、课堂练习与课后作业一体化设计,组成一个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全方位考虑,合理布局。根据初中数学教育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特点,选取的作业力求基础、科学、合理。其次,在掌握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必须重视知识的运用和理论联系实际,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例如在讲解《等边三角形》一节中,课程要求是要学生理解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会简单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解决问题。在讲清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后,设计了例题: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以AB、BC为边分别在一侧作等边三角形ABD和BCE,连接AE、DC分别交BD、BE于F、H。求证:AE=DC。
设计这个例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边相等,三个内角都是600)与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而这个题目是这一知识点最典型的母题。结合这一例题,课堂练习则很自然的安排将例题再挖深一步,求证:BF=BG。根据例题和课堂练习,配套作业设计就可以分为以下三种:①模仿练习题:如图2,△AB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DC,求证:AE=DC。
②变式练习题:如图3,△ABD和△BCE都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E、DC,求证:AE=DC。③发展练习题:在例题的条件下,连接BF,求证:△BFG是等边三角形。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题。通过这样的一体化设计,需要学习的知识完全可以掌握,而学生的作业只有一个自选题。
二、 针对性地布置作业
学生不愿做作业的主要原因是作业缺乏针对性,许多学生不会做,部分学生对作业产生了恐惧心理。布卢姆的能力倾向学说认为:学生的能力倾向确实存在着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与学习的结果(尤其是学习的速度)有关。能力倾向是学生掌握学习任务所需要的时间量,因此只要有足够的时间,所有学生都能掌握学习任务。这就是说,对于每一位学生,给予针对性的作业和任务,大多数学生都能取得优秀的成绩。能力倾向只是学习速度的预兆,而不是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预兆。学生由于家庭状况、生活环境、知识水平、兴趣爱好、个人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反映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能力也有很大差别。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水平,练习的安排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满足多样化的需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策略、方法和技巧。
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别,一般将学生分三个不同的层次,一类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有一定困难的,这些学生布置的作业只能是模仿练习,作业与课堂中的例题和练习差不多,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他们是可以完成的。第二类是中等生,这类学生最多,他们能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但是对于知识的综合运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稍逊一筹,这些学生我给予一些变式练习,让他们逐步提高学习能力,向优秀生靠拢。第三类是学有余力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应用知识的能力较强,这些学生我会给予一些发展练习,让他们的水平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三类学生在作业上,让他们各取所需,各有所发展。
三、 有效性地完成作业
作业的有效性是教师减少作业量的前提和保证。作业的有效性提高了,教学质量上去了,教师布置作业的冲动就会减少,学生有更多的时间保证质量,如此良性循环正是每个人所追求的。在这方面我要求学生做好以下三条:第一是5分钟思考原则,目的是节约学生作业时间。由于数学学科的特征,一个综合题,有一点没有考虑到,一个晚上做不出是经常的事,如果学生一个问题考虑5分钟没有解题思路,就要求学生暂时放弃这个问题,第二天向老师请教。我指导学生不是告诉他如何解这个题目,而是看学生的问题在何处,知识上有什么漏洞,先给学生查漏补缺,如果学生还没办法解决,再提醒注意点,让他能顺利地解决问题。第二是作业回头原则,目的是提高作业的质量。在作业批改中,经常遇到学生作业中有许多题目,学生明明是会做,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们却经常看错、抄错、算错,所以我订下了这条要求,目的是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第三是专做题型原则,目的是减轻学生负担,避免题海战。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积累,我对整个初中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题型进行了总结和整理,平时的作业都做题型、母题,让学生做一个,解决一大片。
四、 科学性地批阅作业
批阅作业的目的,能使教师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中,了解学生的学习知识和掌握知识的情况,有利于教师对作业的系统性设计,提高教师作业布置的针对性,减少大量盲目性的作业。作业批阅要注意做到及时和准确。批阅要及时,最好在第一时间批改完毕,我对自己有个规定,那就是早上的作业不过中午,当天的作业不过夜,在学生对作业还有记忆时完成批改,这样学生能够很好的自己就作业中的问题及时纠正。根据学生的求证心理,考试结束时学生非常想知道自己所做的题目是否正确,而且这个时候,学生的记忆效果最好,因此改不出试卷,也要在第一时间里公布答案。批阅质量要高,力争不出差错,不仅要批对错,还要指出改正方法,并有鼓励学生或给学生指出努力方向,对于无法用一句话说清的问题一般采用当面批改,仔细讲解,切中要害。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宜采用表扬评价,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他们的作业中一般用“?”代替“×”;对中等生适宜采用激励性评价,既揭示不足又指明努力的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通过对作业一体化操作后,与传统的作业方式比有明显的优势,明确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情,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减少了教师随意布置作业的冲动。学生减少了作业时间,减轻了作业负担;减缓了学生对学习的厌恶情绪,让学生看到作业不再紧张与恐惧。作业布置的层次性与针对性,可以避免加剧学生的两极分化, 由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差异,采用“超市式”的自选作业,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吃得下,让学有余力学生吃得饱。提高学习有困难学生的学习热情,可以减少作业“抄袭”等不良现象。
总之,经过对作业一体化操作,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盲目、重复、无效的作业,减少了作业的时间,提高了作业的有效性。要切实做好这件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事,教师必须有较高教学水平,精湛的业务,更新的理念,较强的责任感,更要有毅力,有恒心,相信为了我们的学生能健康的成长,我们每一位老师都会全力去做的。
参考文献: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初中数学作业的设计策略》作者:王颖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