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百川:学习兴趣是学好初中美术的最好老师
学习兴趣是学好初中美术的最好老师
◎ 四川平昌县平昌中学 孙百川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科目有所不同,它是以实践操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的过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时间的过程,而结果和评价当然不是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教学模式也应顺应时代而变,探索构建适应现代教育的美术教学模式,从培养学生对学习美术兴趣入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利用学科特点激发兴趣
早在春秋时代,孔子就指出学习要由“知之”而“好之”而“乐之”。指的就是学生从起先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到引起学习的兴趣最后形成学习的爱好的学习过程。
美术课有种特殊的“美”,这种美来自教师。
课堂中教师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针对不同课题的内容的艺术趣味来引导、启发和丰富学生的想象,可以使学生从教师美的语言中获取学习美术的兴题。
范画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学美术教材中精选的美术作品都是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欣赏艺术家的作品的同时,也欣赏出自老师、同学的优秀作品,以此可以带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为配合讲授,作示范性的演示、制作和辅导;或运用教具、媒体示范展示给学生,使学主直接获得直观视觉美的信息,通过直观感受,使其获得深刻印象,自然去增添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异于其他学科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还包括:除了看、听、想、说的学习方式,必须动手画,动手做。相比语文、数学、外语等文化课,美术是能较快看见学习成果的学科。一节课甚至几分钟,一件美术作品便能产生,学生心中的喜悦自可言表。
美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为生活创造美。为了让学生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我在教学中尽可能多的用生活中的例子给学生展示和讲解。我常用书籍、服装、生活用品(如毛巾等)、家饰用品、包装盒(袋)、各类标志等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来辅助我的教学,告诉学生我们现在所学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里处处都有美,正待我们去发现和创造。
我让学生尝试做老师来授课,让他自己去寻找生活中的美,并巧妙的运用于课堂。我发现,学生在欣赏美、找寻美的过程中,求知欲也愈加强烈。
二、利用审美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陶冶。同时,这也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例如我在教《禽鸟》这节课时,我在黑板上贴上一整张较大的画纸,并在上面画了一个头带草帽,手拿小钵,一手在喂食的小男孩。我说:“这是一个男孩在喂鸡,但是这里面一只鸡也没有。如何解决呢?”学生说:“可以每个同学画一只,放在里面就成了养鸡场。”然后,我要求每位学生画一只鸡,要求特征、形态准确。画好之后放在养鸡场里面。于是,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愉悦地将知识技能转化为创造的动力,画出了形态各异的鸡。当把各自画的鸡都粘贴在一起后,一幅“养鸡场”的热闹画面就展示在学生的面前。因此,创设特定的审美情境,有助于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创造美的能力。
三、巧用教具调动学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教具的选用,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只是起有辅助作用,但设例巧妙、运用恰当则可大大的调动学生兴趣。在《我的故事-自画像》这节课上,我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闪光的个属器具如钢锅、钢勺等,并对着这些金属器具做着思考、诡秘,疯狂、生气的表情,鼓励他们做大些、夸张些,在同学们兴奋、喧哗声中,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影像,找到了一张张映在凹陷闪光钢勺(钢锅)内面的自画像,学生兴趣盎然并非常乐意去自我表现。这种上课方法简单,但形式新颖,消除了学生的心理障碍,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学习就象游戏一样,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让学生在乐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在这次活动中,我惊喜的发现学生对人的脸部表情如何随着心情变化而改变很感兴趣,当他们愁眉苦脸、呼叫、大笑和沉思时,他们望着这些金属器具或互相注视,他们注意到表情变化时,脸部线条发生了变化,他们极其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将这些变化的瞬间保留理来。这时所有的学生部变得忙碌起来,很快各种各样的脸部表情跃然纸上,我们愉快地传阅着,猜度画中人物的情绪。其中居然有一张带有浓厚暗紫色背景的愤怒大脸,学生告诉我:“人有时也会气得变紫。”在课堂当中,营造了一种学生能以内心感受和领悟并主动参与美术学习的氛围,鼓舞了学生在合作中自主探索,改变了由老师大权独揽、承包到底的模式。给困难让学生自行摸索解决;给空间让学生去想象往前闯,在学习中体验创造和表现的无穷乐趣,充分感受到美术的独特价值和艺术魅力。
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途径
1、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探索适应的教学程序。
2、综合有关的音乐、文学作品、表演艺术、数理常识,进行感悟。
3、调整学生学习心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理论知识。
首先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大大改善,并且对美术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尽如此,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及其它各方面素养,充分发挥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用,掌握了美术学习中所应掌握的一些基本技能。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充分发挥了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发展得到满足,艺术视野不断开阔,表现技能不断提高。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流畅、灵活,具有独创性,对问题具有敏感性和提炼、重新组织的能力,也就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得到了极大的转变和改进。正由于此,学生的美术素质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把以往的教学模式由感性模式升华为理性模式,大大改善了现阶段美术教育教学那种陈旧化的模式,并促进其他相关学科教学方式的更新。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由此也整合了学生的社会生活情境和审美意识、人文意识、技能意识,使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了美的环境和形式,感受到了学习的愉悦。他们的学习热情极大地鼓励了教师们更投入地进行实验研究。
第五、鼓励学生挖掘生活素材
鼓励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对日常生活中可利用的材料接触感悟和多次的尝试,从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关的美术技能技巧。充分挖掘和利用学习、生活中的各种有利因素,使学生受到长久而不间断的艺术熏陶,让他们感到学习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艺术元素无处不在,并逐渐学会自己去感受美、欣赏美。由此产生创造美的欲望,从而接受美术教学。
当然,每个人对教学的认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验也不相同,以上仅为个人的肤浅认识,不足之处和值得认真推敲之处在所难免,希各位同行和老师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