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与高段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陆 敏
浅谈怎样与高段学生进行心灵沟通
◎ 四川省冕宁县城厢小学 陆敏
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属于高年级的同学,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独立的思维能力,对是非的分辨能力虽然很浅显、幼稚,但也不会人云亦云。他们不象低年级的孩童一样,对老师是一种神化的崇拜,只要是老师说的就是对的,老师的话就是至理明言。学生在老师面前从不设防,想说什么就说就什么,家里的、学校的新鲜事;听说的、见到的都愿意给老师讲。老师只要有一颗爱心、耐心和学生沟通起来很容易。到了小学高年级,老师怎样与学生沟通,老师与学生怎样和谐相处就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师生关系和谐,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师生双赢。反之,学生处处与老师做对,老师一番苦心,学生当驴肝肺,师生在一间教室里想当于煎熬,事倍功半。在此,我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用“爱”字做文章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技术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教师对学生的爱既是包含父母对子女的爱,又超越父爱、母爱。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老师身上既想拥有无私的母爱,又想得到师长的关爱。如果他们能真切的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那他们也将通过自己的方式回报对老师的爱。班主任老师在工作过程中,要有母爱的无私、宽容。在生活中关心他们,关注他们每一天的发展、变化。生病了,提醒他们不要忘了吃药,并及时递上一杯热开水;天气变了,提醒他们不要忘了添加衣服;家中有了什么困难,别忘了有老师,还有众多的姐妹兄弟帮助你;不小心犯错误了,班主任要用学生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换位思考,他为什么会这样做?并帮助学生打开心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用行动来改正他。班主任老师在工作过程中对学生还要真正体现师长的关爱,用自身的学识和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师,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在学校获得更多的是在学习上对他们的关心、帮助,使他们能学业有成。
说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件事。在暑假里,我们班一个男同学被狼狗咬伤,病情十分严重。得知消息,我赶忙到医院去探望他,并鼓励他一定要坚强,男子汉遇到这点困难是不怕的,自己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好好治疗,争取早日康复。他听了以后,很激动、很有信心地给我说,他一定多吃饭,好好吃药、打针,听医生的话,早日回到我们班集体中来。谁知,事情的发展谁都无法预料。开学之初,我接到他母亲的电话,他母亲在电话中伤心地说:“他儿子不想回我们班读书了,他想转学。”我一听,很纳闷儿,忙问:“为什么?”原来,这个孩子在假期中病情一度恶化,并被医院怀疑为“狂犬病”而被隔离治疗了一段时间。治疗期间,孩子的身心经受了巨大的痛苦、折磨。但他最接受不了的是,他怕回到学校后,被同学们讥笑他得过“狂犬病”。所以他急切地想换一个环境,换一个没有一个人认识他的学校去。听到这个消息,我请他和他的妈妈到我家来做客,我针对他的心病,告诉他:“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在治病期间,那么大的苦,那么大的难你都挺过来了。现在身体康复了,正是一件高兴的事。别人背后说你、谈论你,不外乎两种情况,一是关心你、二是觉得好奇,现在正是你用行动来向大家证明你一切都好,感谢大家对你的关心的时候了,你千万不能逃避,逃避只能说明人们的传闻是真的。你不要忘了班主任老师是你坚强的后盾和大后方。”听了我一番苦口婆心的劝导,他站起来了,笑起来了。开学了,我又利用一次大型联欢会,让他上台表演节目,现在一个聪明、自信、阳光的男孩又“活”起来了。
所以,我认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必须建立在“爱”的基础上,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
二、放下架子,敢于认错。
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必须抛弃中国传统教育中那种师道尊严的观念。如果一位高高在上,对学生严加管教,而学生又必须绝对服从的班主任老师管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学生是绝对不喜欢的,并且不听他的教育的,班主任要放下架子,重新给自己的角色定位。由传统教育中的“导演”“主角”转向“配角”,“参与者”。无论是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班级管理上,班主任老师都应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相处,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意见、建议。
在班级管理中,每学期我会不定时举行多次“心理话交流”。而每一次交流,刚开始学生是不愿开口的。因为他们心中有所顾忌,顾忌说了实话要挨老师骂;说实话老师会不喜欢;给老师提了建议,老师也不会有什么改变。看到这种情况,我敞开心扉给他们谈我当学生时的感受,我的渴望,我的遗憾和我现在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把我所执教的班级管理好,让我所教的学生人人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俗话说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老师也有犯迷糊的时候,老师也希望有一面镜子能照一照自己,认清自己。可能是我的真情感动了他们吧!他们不在把我当成一个威严的班主任老师,而是把我当成一个可以倾诉心声的对象,什么话都可以说,什么话都敢说。对教师建议,对老师不满,对同学的批评……总之,同学的心我了解了。听了他们的建议甚至批评,他们发现老师也在努力改变着,这样一来就形成良性循环,师生的关系就更加的和谐,融洽。
在与学生的沟通与相处中,我发现学生们喜欢敢于承认自己错误的老师。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不仅在知识方面有一定独立思维能力;在待人接物,处理班级中各种人际关系上也有自己的标准,想糊弄他们,或者用班主任身份来“高压”他们是不行的。班主任老师如果做错了事,错怪了同学,而又没给学生当面认错,反而给自己找借口。学生表面上没什么,但内心却非常瞧不起老师,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会发生微妙的变化,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将大大降低。反之,老师做错事了、错怪了同学,敢于向同学们承认错误并感谢同学提醒,并诚恳地请同学监督,以后不要再犯。这样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学生觉得老师和他们是一样的,也是要犯错误的人,也需要别人帮助、监督、老师不虚伪,很诚实、值得尊重。这样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使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
三、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对学生一视同仁、无偏见。老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可以直接影响一个学生,甚至一个班级的发展。老师偏心、偏爱班上成绩好、各方面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什么展示的机会,只看得到那几个佼佼者的身影。甚至他们犯了错误,都可以放在一边,置之不理。那将失去班上绝大多数民心,让金字塔底的同学们觉得学校生活暗无天日,学习毫无兴趣,对老师形同陌路人,对老师的教育采有抵触情绪。
记得在我班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班上一位学习成绩很优秀,各方面能力都出色的同学。他是该班的班长,一天他竟然和班上一位最调皮的男生发生激烈的冲突,甚至大打出手。我一听很是惊愕。作为班干部我的得力助手,我可以不问原因站在他一边,给他撑腰,替他出口气。但我还是很理智的控制住了我自己。首先我把整个事情调查清楚,了解了事情的缘由。原来是班长在管理班上纪律时,首先出言不逊,辱骂该男生,导致打架事故的发生。在班会课上,我针对这件事一分为二,批评班长处理事情不理智,不文明“执法”,同学不遵守纪律,要用礼貌的语言提醒、劝诫,而不能利用职权随便乱骂同学,这件事班长错了,应该首先给这名同学道歉。我又批评这名同学不遵守纪律本身就错,影响全班同学上课还打架,错上加错。应该向全班同学认错,保证以后不再犯同类错误。这件事通过我这样解决,同学们发现我并没有偏袒班长,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追究调皮男生的责任,处理事情公平、公正。久而久之,我在班上教育同学,管理班级更有说服力,同学们也更亲近我了。所以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用一颗平等的心、凛然的正气来对待每一个同学,让每一个同学都在和谐、平等的氛围中学习,促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以上几点,是我在班级管理中的几点粗浅认识,我坚信一点“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班主任老师在工作中只要带着满腔的热情,一颗爱心;放下架子,与诚相待。那班集体的管理应该是游刃有余,井井有条。师与生之间一定能够心灵沟通,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