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媒体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 李福银
论多媒体技术与中学地理教学
◎ 河南省台前县第一高级中学 李福银
当今,中学地理教学发展改革的一个显著标志,是多媒体技术被越来来广泛深入地应用于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中学地理教学最先进的教学手段。一些常态下难以观察的事件或现象,教学者都可借助计算机的帮助而加以模拟演示。使教学者、教学媒介和教学成果真正达到一位一体。使用多媒体教学具胡其他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点
1、可以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地理在很多家长、老师、同学中,是一门不太重要的副课,所以很多学生都不愿在地理学习上多花时间,甚至边上课也会不由自主的开小差。而多媒体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对学生的感官进行多路刺激,开展情境教学,从而创设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处于一种亲切的情境中。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学生听课造成的疲劳和紧张,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交互促进、共同发展;让学生可以在良好状态下,自主地、积极地学习,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2、可以化难为易,使抽象内容具体化在传统地理教学中,有很多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都可以利用多媒体通过动画摸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予以解决,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譬如在高中地理课本中的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中地球的自转与公转这个内容,由于高一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所以有的知识点(如晨昏红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转动)用语言难以说清,通过微机很快就能揭示出其裨,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它打破了“一枝粉笔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得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3、可以更好体现地理的地图教学特色。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的一大特色,通过多媒体地图教学会使教学更形象、更直观、效果更好。例如:在介绍我国长江中游和下游的洪水原因时我们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长江水系图,用闪烁的方法显示洪水的三个主要来源。即宜昌以上的干支流,以及南面的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水系、北面的汉江。通过动态的水系流动图,学生很容易明白:如果在有些年份,流域内普降暴雨,三股主要洪水同时来临,河水猛涨,就会使长江干流出现特大洪水。当然另外可以再插入一些近年来上中游山区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等影视片段去启发学生,使他们明白洪涝等自然灾害不断加剧的另一个主要原因。多媒体地图教学的运用,使原本难于理解的重点、难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清楚易懂,使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手段上引进多媒体,是对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进行的全面优化,它是科学而而先进的。目前,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进行地理多媒体教学时也应注意:
1、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时机要适宜。事实上,就使用的方便性和效果来说,常规教学媒体要更好一些。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的应该是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一味地追求用多媒体,会导致多媒体计算机成为教学的干扰因素。要因课制宜,不要求大求全。例如高一的地理课本中,所包含的内容较为抽象,光用语言很难解释不禁其中的难点、重点,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更好的达到效果。但是在高二的地理教学中,由于内容偏于人文地理,学生需要的更多的是人文的感悟,所以不需要整堂都采用课件讲授,甚至有些课只需要挂图就可以完成任务了。美国大众传媒学家施兰姆说:“如果两种媒体在实现某一教学目标时,功能是一样的,我一选择价格较低的那种媒体。”也就是,选择媒体必须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则,切忌求大求全。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各种音像手段,只要使用得当,同样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2、课件应强调实用,不能过分追求“漂亮”。制作课件的目的,是为了能够使课本上的难点和重点便于学生掌握,但是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常常更注意的是课件的美观性。学生对地理课的不重视往往导致他们在上地理课时更关注的是课堂以外的东西,而此时如果课件画面过于“多姿多彩”,帽可能会使学生分心,从而达到到教学的既定目标。所以教师必须对画面上的信息加以限制,否则,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反而会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学效果,把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成缺点。
3、设计教学过程应重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地理知识的最大特点就是“形散神不散”,表面看来地理知识点多而且杂,很难掌握,事实上各个知识点间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而作为地理教师最大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揭示出其内在的联系。与传统的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有其明显的优点:直观、形象,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多媒体毕竟只是一种教学辅助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教师切忌为了表现自己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技术上花费了过多的时间,而忽视了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如果这样似乎有本末倒置之嫌。
4、多用“积件的微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完整的课件。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教师中,常有一些人怕操作失误,为图方便,就让计算机教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个键,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这样上出的课便是“流水课”,教师总得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的流程上来。地理教学其实是一项灵活性较高的工作,无论你在上课前考虑的多周到,在真正教学过程中仍然会不断的发现一些新的闪光点。所以假设制作的是一个整堂课的完整课件,那么势必将会束缚教师在授课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由于面对的学生在不断变化,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我们应该强调的东西也不同。所以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积件的微教学单元”配合板书、讲解进行教学,而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完整的课件。在“地壳运动和地表形态”这一节的教学设计中,完全可以课前制作几个“微教学单元”,譬如“板块的运动”、“断层的形成”、“褶皱的形成”,然后在课堂上采取传统教学方法进行讲授,讲到该难点时,再利用那几个“微教学单元”进行明晰的讲解。想来这样的效果应该会更好一些。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媒本,多媒体从诞生之日起就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它具有存储量大、准确性高、直观性好、处理速度快、交互对话和逻辑判断等诸多优点,这些都是其它教学媒体所没有的,在丰富表象、补充文字教材不足方面也具有很大作用。但是表象不能代替经验,不能忽视语言逻辑的作用。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等于教学思想的先进,多媒体教学只能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它无法也不可能代替传统的课堂教学,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应正确的认识多媒本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应处的位置,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技术与学生的发展
课堂上,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构成教过程的基本因素。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作为其中的介质,能够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就课堂教学而言,主体性就是在教师指导下有意识、有目的的借助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改变自身身心状态,以获取各种知识和技能。只有发挥主体性教育功能,使学生自觉、自主地选择知识,能动自如地加以改造,才能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以及主体人格等。
1、多媒体教学体现主体性的重大意义
有句格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人类从听觉只能获取信息的20%左右,视觉只有60%以上,其他则由触觉、嗅觉、表情、手势等途径获得。而多媒体最独特的魁力在于它的图、文、声、动画同时刺激人的感官神经。丰富的感受性材料,全方位的组织形式,使学习者能够在课堂上有效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并且知识的保持时间要远远高于传统教学。多媒体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提供了相互交流、广泛参与的媒介。它通过专门的软件编程使用课堂教学相互之间联系更为紧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进行研究、讨论,共同完成课堂知识的学习,促进学生独立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发展。从教师的主导作用,到学生兴趣的激发,其实,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意义就在于体现学生乃至教师的主体性。
2、地理学科在多媒体教学中主体性的体现
以往的教学,教师往往控制着整个课堂,不断地向学生“灌输”知识,使地理课成为死记硬背的科目。近年业,虽在提倡素质教育,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能力有所提高,但教学的环境、方法手段,仍然缺乏根本转变。学生只是更快地接受新知识或找到知识出处,却没能具备地理最具特色的综合思维能力,即专业能力。究其原因,就在于过去地理课堂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没有发挥出主体性教育的功能。
把多媒体引入地理课堂中,只要采用适宜的教学软件,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步骤乃至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避免了过去一堂课“尖子吃不饱,中等生吃不了,学困生听不消的局面”。同时,教师在操作计算机的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主动解决遇到的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唯有如此,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地理知识,切实贯彻主体性教育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多媒体技术信息辅助地理教学已经在河南省一些学校中开展起来,随着教育技术的进步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计算机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将会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