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杨凤红

    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   河北省大厂县第三中学    杨凤红

    摘要: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陈旧模式,我们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注重问题情境的创设,智力的培养,实验能力的提高。                                                                                                                                                                                                                                                                                                                                                                                                                                                                                                                                                                                                                                                                                                                                                                                                                                                                                  

    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在教育界掀起了一场新的革命。其目标之一,就是进行课程改革,改变接受性学习和机械训练的现状,改变原有的教师教,学生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僵硬呆板的陈旧模式,给学生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和学习选择,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说过:中国学生“习惯于全盘接受,而不习惯于思考;习惯于对已知的接受,而不习惯于对未知的探索”,改变这种现状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关键字: 探究;实验;能力培养

    一、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意识

    打破传统的一言堂教学模式,积极的倡导并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观点提出异议,允许学生与老师相互讨论及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培养探究意识的前提。问题情境的设置就是使学生在原有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激烈冲突,激化学生意识中的矛盾。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应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其过程应生动直观,富有启发性,要善于运用直观演示、实验探索、多媒体动画、趣味实验等手段,努力使抽象问题具体化、深奥原理形象化、枯燥知识趣味化,从而大大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发展学生智力,培养探究能力

    1.培养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能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能力对于学生形成探究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1)有意识让学生联想。如讲到蜡烛燃烧时冒出的黑烟是什么,熄灭时的白烟又是什么?讲到硬水的软化时,联想到水壶为什么易起水垢?烧水的锅炉为什么要经常清洗?如不及时清洗会有哪些后果?讲到浓硫酸的强腐蚀性时,联想到皮肤沾了浓硫酸后应如何处理?等等。联想让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运用和迁移。

    (2)鼓励学生猜想、幻想。讲到原子的结构时,为什么电子受到核的吸引,不掉进原子核内而在核周围不停地高速运动。原子内部有带电的微粒而为什么整个原子却不显电性?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猜想和质疑,老师要加以肯定、称赞和鼓励。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因此猜想并提出可能出现的结论,验证猜想结果的过程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而是一个动脑的过程,猜想必须符合逻辑。在开始学习化学阶段,要多鼓励学生敢于猜想,敢于突破教师没讲过的束缚。课堂上教师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提问题,并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及通过实验等活动探究,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2.培养探究性思维

    探究性思维具有求异性、灵活性、独创性等,其主要体现在灵活性。常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思维方向灵活,善于从不同角度和方向思考;

    (2)思维过程灵活,能从分析到综合,也能从综合到分析;

    (3)迁移能力强,能举一反三,多解求异,进行发散式思维。

    因此,在教学中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学会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去思考,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例如,将一个铝制的盛饮料的易拉罐内充满氯化氢气体,然后向罐内注入水,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能出现的现象是什么?一般学生只分析到氯化氢溶于水后罐内压强减小,最后得出一个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而忽视了容器本身与氯化氢水溶液盐酸会发生反应最后会生成氢气,因此漏了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的现象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是形成探究能力的重要部分。精确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科学新发现的基础。实践能力是实现探究的桥梁。培养这两方面能力,要加强和补充课堂演示实验,要让学生有体验的过程

    例如,讲到灭火时可以把相应实验器材准备好,然后由学生自选器材根据灭火原理组装实验装置,最后得出对不同情况的火灾采取最适宜的方法。讲到验证人呼入与呼出气体的不同时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通过燃着的木条与洁净干燥的玻璃片做实验得出结论,加强学生观察与实践能力。

     

    三.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掌握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是进行活动探究的前提,实验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一般有三个阶段,即操作的定向、操作的模仿和操作的熟练。操作的定向,是指学生对操作方式的了解,从而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操作印象的过程。在化学实验操作技能中的定向,主要是指学生知道各项操作“怎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是操作技能掌握的重要阶段。实现操作的定向需要注意以下三点:①注意教师的示范性操作;②注意培养学生观察能力;③注意培养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和操作的原理。而操作的模仿,就是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模仿,然后再转变成规范的操作,这是操作技能掌握的开端。要实现操作的模仿,必须采用多种练习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而且操作动作要正确、规范,并应适时地反复强化和训练。至于操作的熟练,则是指形成起来的操作技能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动作的完善性,即能规范操作、运用自如。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学科体系、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规律,使用好新教材,实现教学理念的转变,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设教学情景,加强实验教学,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从而促使学生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点击次数:167  发布日期:2021/9/2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