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李英超: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 四川省平昌县笔山小学 李英超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和教育中发展来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培养”,而课堂是培养兴趣的主要场所。
    一、指导预习诱发兴趣
    预习是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是课堂教学结构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前应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如在指导预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可以先到野外捕捉一些小蝌蚪,养在玻璃缸内,然后进行了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平时看见过青蛙吗?谁知道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呢?(出示玻璃缸内的小蝌蚪)这是小蝌蚪,是青蛙小时候的样子。小蝌蚪不知道它们的妈妈是谁,它们要去找妈妈。小蝌蚪为什么要去找妈妈?它们是怎样找到妈妈的呢?回去后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找一找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就有了学习和求知的兴趣,并且在课堂上学得生动、活泼、理解透彻。
    二、创设情境调节气氛
    人的情感总是在情境中产生的,或欢乐或悲哀或崇敬或憎恶,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创设和渲染气氛可以帮助学生深刻地体会课文内容。例如在学完《小白兔和小灰兔》这篇课文后,看着孩子们那意犹未尽的眼神,我便让他们分角色表演。一番准备后,几名学生自告奋勇上台表演。他们除了创造性地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外,还加上了自己丰富又合理的想象,再加上惟妙惟肖的动作和表情,使勤劳能干的小白兔和贪图享乐的小灰兔跃然同学们面前。在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还懂得了“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明白了只有靠劳动才能创造幸福,同时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三、优化教学让课堂成为孕育智慧的沃土
    罗大佑的《童年》中唱道: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虽然意不在批评教师的教育,但恰恰成了如今不少学生的课堂心理写照。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学生在课堂上一定被教师的授知深深地地吸引,反应也一定非常敏锐,师生互动一定非常热烈,也就能忘记了下课,根本不可能在等待下课。所以一堂好的语文课是师生智慧的碰撞。优化课堂教学上好课是学生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学科素养得以提升的重要保证。课堂教学如何优化,本人认为,语文课堂要有教师智慧的预设,机智的发挥,能引发学生智慧的生成,体会学习的惬意。老师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预设要力求使课堂生动有趣,具有吸引力。要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要能随着学生的变化,不断地调整预设;另一方面,教师在预设中考虑生成,为学生留有生成的空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生成,教师的预设必须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应按照学生的学路进行预设。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不但要强调预设,更要改进预设。要想想学生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尤其是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往往是个性的、多元的,使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这样的预设不是侧重于教师的教,而是为了学生的学,是为了让课堂预设不断走向生成。第二,教案设计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留有空白。要彻底改变面面俱到、支离破碎的程式。采用板块式教学设计,整合教学环节,提高问题的容量和含金量,为师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实现“可以预约的精彩”。是的,课堂的精彩就在于师生对话过程中的不断生成。教师若是善于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课堂教学就会生成魅力无限的“磁场”。
    四、精要点拨见解独到激发兴趣
    老师在教学中,应和学生一道在“画龙”上下工夫,在“点睛”上化大力。在教学《军神》时,我提的第二个问题是:你认为故事中哪个人物塑造得最好?学生通过一番讨论,多数说“沃克医生”,少数说“刘伯承”,通过比较、争论,最后肯定了是“刘伯承”。很多学生以为课文中着墨多的人物形象就是焦点人物,而在本课塑造的形象中自然首推“沃克”。针对这种情况,我又提出第三个问题:课文中写的最多的是谁?众口一词:“沃克医生”。“沃克情绪、神态、语气动作的变化由谁引起的?”众人沉思,无言。于是,我说:“这篇课文中刘伯承自始至终平静、从容、镇定,才导致了沃克医生的情绪、神态、语气一系列的变化。对沃克医生的描写只是为了更生动形的表现刘伯承的顽强意志。”首先,这位沃克医生冷冷地,刘伯承不生气。平静的回答医生的问话,这正体现了这位刘伯承宠辱不惊的品德。其次,当医生为其伤情所惊而叹服其从容镇定时,刘伯承居然“微微一笑”。这可是一个重伤病人的微笑,笑的让学生们忘了他是个伤患。然后,刘伯承用再普通不过、平淡不过的语气道出其有备而来的常人和医生都无法想象的决定:不用麻醉剂动右眼手术。让医生再一次愣住,让我们的学生也第一次注意到这个不同寻常的病人。最后,当知道此人原来是川东支队的将领刘伯承,当传闻与真实重叠,见多识广的老医生也不由肃然起敬了。这些,就是这篇故事的精粹所在,得神之处。在教学中,或将饱含的情意挑拨,或把深透的见解点明,鞭辟入里,独到深刻,那就会意味隽永,情趣横生,引人入胜,给教学增添色彩。

     

    点击次数:56  发布日期:2013/10/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