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物理有效课堂 王芳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构建物理有效课堂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道办城关初级中学 王芳侠
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学科,其自身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有效课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加强初中物理课程有效课堂的构建不仅需要教师积极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并通过良好教学环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还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让学生在课堂活动的参与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能力。本文从几个方面简要地分析了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构建的有效途径,以更好地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
一、构建有效情境,点燃学生学习兴趣
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打造有效课堂的关键。然而,不少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不能有效地点燃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这不仅会制约学生健康成长,还会阻碍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此时,教师若能以“情境教学法”为钥匙,为学生开启一扇乐学之门,就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这不仅能使学生沉醉于美好的情境之中,还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探究物理知识。有鉴于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时候,应当采取有效方略,结合物理知识,为学生构建恰当适宜的物理情境,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物理知识。
以《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主题是《杠杆的平衡条件》。下面,我们来看几张图片。”于是教师向学生展示“塔吊、铁锤、压水机、手推车、托盘天平”等图片,并对学生说:“请同学们观察图片所展示的这些工具,想一想这些工具具有哪些共同特征?”于是,有的学生说:“我发现这些工具都会绕一个固定点进行转动。”有的学生说:“这些工具的受力作用是相同的。”还有的学生说:“这些工具都比较坚硬。”接下来,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结合这些工具的共同点,对杠杆的定义进行总结。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再次,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等内容。这样的情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加强实验探究,提升学生思维潜质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学”转化为“主动学”,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例如:做“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演示实验时,我让学生动手实验:①每人准备两张纸,平行放置,向中间吹气,先猜想纸的运动情况再实验,纸会向中间靠拢;②准备两个大小不同的试管,将大试管中装满水后将小试管放入其中,开口方向一致,先倒立后把试管口处的一只手拿开,让学生猜想小试管的运动情况再实验,小试管会先向上远动;③将乒乓球放入到漏斗中,将漏斗正放,用力通过漏斗吹乒乓球,猜想乒乓球会怎样再进行实验,乒乓球没有被吹出去:实验完毕后师生讨论,很容易得出结论: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压强越小。这样就使学生在“动手中思考”“思考中探索”,学生的思维潜质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挖掘。
三、巧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思维视野
与初中物理不同,高中物理知识较为深广,对学生物理素养要求较高。但是,在传统课堂上,学生主要通过教材和教师两个渠道获取物理资源,所获取的有限知识制约了学生前进的步伐。现如今,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网络资源向学生海量传输物理信息,拓宽学生物理眼界,从而发散思维,创造性地学习物理知识,构建有效物理课堂。
例如:在教学“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时,就“回旋加速器”这一知识,我进行了拓展,增加学生知识量,促使学生发散思维,有效学习回旋加速器。首先,利用网络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回旋加速器的运用,掌握回旋加速器对于生活生产的作用,加深理解;其次,总结与回旋加速器有关的问题,像“在回旋加速器内,带电粒子在半园形盒内经过半个周期所需时间与哪些量有关”等问题都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回旋加速器的认识。而通过网络资源输出,学生达到了“回旋加速器”知识积累量,实现了质变,提供了发散思维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所以,基于网络资源的信息技术可以构建高效课堂。
总之,初中物理有效课堂的构建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物理课堂成为学生喜欢的课堂、有效的课堂。加强课堂训练,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不断优化教学,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化,强化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