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力巴尔.阿布力米提:联系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联系生活实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 新疆库尔勒市第五小学 地力巴尔.阿布力米提
教学活动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学生的心理,通过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激起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高尚的情感去波及和感染学生,促使学生自觉的进行学习活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合理调控自身的情感
教师是情感教学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喜怒哀乐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影响学生学习的情绪,教师举手投足之间都将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情绪状态。首先教师要把课堂成为与学生情感交流的平台。教师要从高高的讲台走下来,到学生中去,用真诚的微笑、良好的情趣、满腔的热情去面对学生,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只有形成这样的师生关系,学生在课堂上才会大胆的想、大胆的说、大胆的做。其次教师要合理运用语言、手势等手段来激励感化学生。教师的语言必须具有感染力,我们知道中央电视台有个综艺节目叫“幸运52”,主持人运用自己那情绪化的语言,幽默的表情、手势使在场的观众为之沸腾。教师的在课堂上也应该适量的采用一些表情、手势,尤其是低年级的教学,教师的手势即能渲染课堂气氛,又能成为教具。如小学二年级数学中《除法的认识》一课当中,教师讲授时用手势画一个大圆表示八只鸭子,接着用手势象征性的拿出两个放一堆,再拿出两个放一堆……。学生看到教师这样夸张性的手势,自己也不由自主的跟老师一块做起来,课堂气氛及其活跃。再次,教师应以自己高尚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陶冶学生相应的情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当中充分的利用课堂上的情感目标、情感体验,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积极思维、感情丰富、求知欲强烈;同时学生自我意识、自我表现和自我发展水平会越来越明显;从而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潜能。
二、教学内容的设计要趋向情感化、生活化
在现实教学中,不少学生和家长反映不少数学教材知识死板,不利于学生灵活运用,同时也有知识死搬硬套,不注重教学方式的少数现象。
如何才能数学与生活更加紧密结合?就是要把数学教材中枯糙乏味、脱离学生实际的数学知识进行还原,用更具生活化的语言和故事进行教学,或转化成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如何运用新教材,创造性地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数学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从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是我们不断实践和探索的主题。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只有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教学才能焕发生命活力。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同时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和法则都是在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来的,因此概念法则的教学也就必须在生活实际中找到相应的实例,并引导学生从直观入手从而抽象出来,逐步加深理解和运用。
让数学回到生活,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有必要的,从而激发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园的小朋友去商店买虾条,该拿多少元、买多少包虾条,是一清二楚。可是当学生计算数学题时,却一时想不出6里面有几个2。这时为什么呢?就是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生活性、情感性。情感与认知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客观规律。一方面认知为情感的产生和发展提供理性基础,认知越深刻,情感也越深厚;认知越肤浅,感情也越肤浅。另一方面,情感对认知活动又具有推动、强化、调节等功能,也就是说积极健康的情感对人的认知活动起到积极的、发动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与抑制作用。例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工程问题》时,教师出示课件,录象展示1997年长江发洪水,堤坝冲开了16米的长口,这时雷声、雨声交加,教师讲明长江两岸边火速组织人员进行抢险,甲队每小时修2.5米,乙队每小时修1.5米,同学们你能帮助他们干些什么?这时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起来,“要用什么东西添!”,“他们要花几小时完成呢?”学生的情感在这危急的时刻得到升华,同时他们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在这样的情感激励下学生的创新思维会被不由自主的激活,思如泉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了,这堂课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很好。在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有许多的显性情感因素,教师要注重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充分的展示教学内容中的显性情感因素,同时要挖掘其中的隐性情感因素,真正做到情知互动。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培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知识也只有运用才能被学生真正掌握,也只有在实践运用中才能体现其价值。
1.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设立更多生活情境
在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详尽地掌握某项数学知识后,可以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创设一些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的情境。
例如,在学习了无限循环小数这一知识后,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从前到后依次1-3报数,学生就会发现123、123、123......一直在重复,能更深刻地理解无限循环地知识。
2.提高学生数学意识,培养生活观察能力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呢?
我认为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在生活中自己发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学习了几何图形后,就可以让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观察什么是三角形的物品,什么是圆形的物体,第二天再到课堂上分别说一说,并把对应图形的特点讲解出来,学生就更能理解和记住。如为什么车轮的形状是圆的,其它形状的行不行?为什么?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
哲学上说,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将反作用于实践。我们经常看到由于学生的感性知识缺乏,出现不符合客观生活实际的数量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更要注重联系实际,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等知识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就让学生自己回家测量家人的身高,并到课堂上一一说出谁更高,并计算出平均身高,自然而然地锻炼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只有在生活实践中遇到问题,才会有希望解决问题的愿望。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的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理解和发展数学,密切数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学习的效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联系学生实际,借助他们头脑中已经积累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去学会思数学问题,从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三、学生学习的方式以合作、互动为主
如今在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说法“情商”,美国心理学家戈尔曼在1997年出版了《情感智力》一书,对情感智力理论加以诠释。书中主要强调情感智力重点是:认知和管理情绪;自我激励;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等方面。在现今社会越来越注重人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而情感教学正能体现这一要领。情感教学的学习方式以合作互动式为主。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是学生以合作为基础,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不急于去解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学生在交流,互动中学会知识。这种方法有利的提高学生的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和形成坚强和受理性调节的意志。如在教学五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只给学生一根线,几个圆片,及测量工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在小组中学生自己在交流时会找出记录员、操作员、及组长。课堂教学中的合作氛围,教会了学生尊重他人,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又让学生学会团结他人,学会合作与竞争,产生时间效率观念,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一定要将激励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互相竞争中得到进步。可以进行小组评比,奖励小红花、小五星等方式激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的荣誉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的教学不能仅仅强调思维逻辑能力的培养,更应该注重受教育者的情感水平,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良好的沟通技巧等的培养。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将情感教学这一新的教学方法实施到当中去,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把握学生的情感需要。积极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