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领略丹青墨韵 探索祖国传统绘画 ——小学三年级《四季歌》教学实践研究 潘 晴

    领略丹青墨韵   探索祖国传统绘画

    ——小学三年级《四季歌》教学实践研究

    ◎    浙江省温州市滨海学校      潘晴

     

     

    自然像一个不断旋转的万花筒,缤纷的色彩随着草木的荣枯变化,春天明黄的迎春花,夏天碧绿的淡竹叶,秋天金色的银杏树,冬天褐色的枯枝条等着大家发现。本课属于”综合·探索”学习领域,旨在引导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以及创作表现力,引导学生通过自然界的草木等表现四季的象征景色,引导通过古诗词中的季节描写,用水墨手法表现其意境。本课分为两个课时,第一个课时为对四季的色彩感受及用水粉画的形式表现,第二个课时为倾向国画层面,以诗配画的形式呈现。三年级的学生在造型上有一定发展,是从图形的写实主义阶段到视觉写实主义阶段的过渡期。教学中充分利用用三让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四季与色环中的对应的主要色彩,及深刻品味有关季节的诗词,并进行研究、讨论,从中感悟到大自然的美和文学作品的美,同时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鉴赏美的能力。

    .设计思路

    2016年,国家课程目标体系明确将“育人”作为第一位,知识技能必须为人的发展服务,需要在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运用所学习的知识与技能,用某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传授技能、传递学科知识的时候,如何进入展开引导。结合韦伯“知识的深度理论”,为达成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时运用记忆,理解,思辨,实践来完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四季的相关知识的认识,了解古诗词配画的知识。认识到色彩要为古诗词中的事物及环境服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并在理解古诗词如何描绘四季的基础上,画出诗句的意境美,体会画与诗词的相融合的美,并提高想象力和表现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的美,感受诗画同源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感悟四季美的意境,用水墨画的方法画出诗词中所表现的内容和诗意。

    教学难点:能表现出对关于四季诗的理解,及水墨的表现力,诗画结合创造出巧妙是意境。

    三.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中国画用具。

    2、教师准备:导学单、课件。

    四.教学过程学与导的预设

    活动1:记忆

    解读目标 、自学回忆、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展示汇报。

    学习内容:

    回忆学过有关季节的古诗

    导学作业

    课前观看《中国诗词大会》中康震老师诗配画的情景,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春花开处处,秋月照九州,夏暑冬寒有时尽,美好四季心里住。

    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有季节元素的古诗。

    (三年级学过的有《山行》)

    学习指导

    自习并汇报:

    1了解这首古诗写的是哪个季节

    这首古诗中写到的是秋季。

    教学预设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欣赏纪映欣《山行》(图1)

    看一看:画中构思巧妙、勾皴精湛、赋色和谐、气韵空灵。

    诗中所提到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杂乱安放在画中,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这幅山水画多以边皴边泼之法挥写,施以多重渲染,气韵浑厚苍韵。

     

    活动2理解

    1.诗配画连连看(图2)请学生在导学单上连一连与画相对应的古诗题目,并背诵与之相关的诗句。小结:《游园不值》从“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就知道描绘的是春天。《村居》中“忙趁东风放纸鸢”就知道也是描绘春天。《江雪》一念到最后一句“独钓寒江雪”就明白是关于冬天的。

    2.你认为哪个图片上更适合“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图3)对比观察与思考

    通过古诗中其他几句的理解,

    一、“鱼戏莲叶间”应该有鱼的踪影。

    二、“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有蜻蜓和小荷的。

    三、重点描绘的是荷叶和荷花

    教师总结: 这里的图片都是画四季中的夏季,夏季中以荷花最为典型,描写荷花的有很多,这三首最为典型,让学生自由探究和理解怎样的构图才能更好得描绘诗中的意境。

    活动3思辨

    讨论分析:不同作者为同一首诗所配的画 ,同一作者为同一首诗配的两幅画。

    1.春(图4)小组讨论,细品互说结合整首古诗,讨论一下两位作者从构图和描绘的侧重点不同,所以产生的画面效果不同。

    2.(图5观察,图上画了哪些?比一比,白描作品和彩墨作品所表现的不同感受。演一演,请学生上来演一演《赠汪伦》,体会这简短的诗中里面的情谊。两幅作品一幅是彩墨,一幅是白描。彩墨从表现手法上看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多以勾、皴、擦、点、染、干、湿、浓、淡、黑、白,阴阳向背,虚实疏密,空白处理和构图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不受焦点透视拘泥的灵活手法,来表现物象和经营画面位置,白描作品讲究十八描的线条表现和用笔,既能作为独立的作品,也可以做工笔重彩的底稿,白描画法要特别注意“朴素简洁”、“概括明确”的特点,在构图上取舍要力求单纯,对虚实、疏密要偏重于对比较强烈的安排,层次要分明,线条处理上要带有装饰性、旋律性,防止碎乱、呆板、松散等弊病。讨论《赠汪伦》适合白描表现还是彩墨表现。

    3.秋(图6)两幅都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共同讨论不同之处有哪些?说说长卷和中堂的区别。长卷的画幅是横向展开的,虽然画幅的高度不可能很大,而宽度可以充分延伸,画面容量之大,是其它绘画形式难以比肩的。长卷有它的特殊难度,难处就在于它的“长”。画家要有一定的“心象”思维和高度艺术概括能力。中堂画是指挂在中国传统民居厅堂正中的画,竖轴装裱。分为大中堂和小中堂,大中堂画心一般不小于四尺整张。中堂画的画心纵横必须是大约2:1左右。

    4,冬(图7)图文结合,

    1、找一找画中能表现季节的元素,有梅花,枯树……

    2、想一想两幅都是表现一个季节,为什么相差这么大?工笔是怎么表现?写意又是怎么表现?引领互动学让看、让做、让评

    选取了称为“诗佛”的王维的雪景图,和陈洪绶的梅花。一副是相当有禅意的写意,一副是工笔。笔法上是工笔画比写意画更加注重经营位置,工笔画做工精美,用笔工整,作画步骤清晰。而写意画比较注重用笔,在笔法的运用上,较丰富一些。比较注重“写”的痕迹,更注重意境。表现方式上是工笔画与写意画都属于国画的一种画技,两者相对应。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需要使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而写意画往往运用粗放、简练的笔墨,画出对象的形神,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活动4实践

    1.教师示范诗配画《惠崇春江晚景》,学生根据导学单上的诗词在宣纸上自由选取喜欢的诗句来表现。(图8)

    2.各小组代表结合画作进行全班交流反馈,教师补充总结。

    活动5: 总结

    1.用简短的话语评述国画配古诗的意境美

    2.各种国画幅式扇面,斗方,条幅,条屏。

    五:结语:

    本课运用视频及多幅优秀诗配画作品,有对比,有目的的让学生观察,运用对比法,评议法,讨论法,不仅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课堂中设计了有趣的演一演环节,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 “看”、“说”、“想”、“找”、“演”从不同的角度、层次去思考,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拓展部分的国画幅式加入让学生初步了解教材中没提到的书画幅式,为以后的国画教学做好铺垫。

    图一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六

    图七

    图八

     


    点击次数:54  发布日期:2021/1/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