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刘 瑛
浅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城关第二小学 刘瑛
摘要: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不仅关系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而且对学生的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文化素养的提升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都普遍偏小,缺乏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事物的认知能力。为了能够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在教学中通过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兴趣提升了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使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大大提升。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角度提出几点教学改革的方法,希望能够为小学语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方法和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非常有限,而且注意力和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果没有激发起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将会使课堂的教学很难开展,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不是很深刻,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学习对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其他课程的学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在小学阶段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升,也才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和成长。
一、 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景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的关系很难对抽象的事物产生兴趣,教师如果忽视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仅仅是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很容易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抵触情绪。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上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加强对教学情景的创设,在情景中创设出课堂相关内容的教学氛围,再在这种氛围中引入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情景对教材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特定的教学氛围中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1]。
例如教师在开展小学四年级的课程《观潮》课程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开始之前通过多媒体上播放图片或者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涨潮时的波澜壮阔。学生看过图片和视频后教师可以趁热打铁向学生提问:“同学们,看完视频中的涨潮的景象,听完了涨潮的声音,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触,可以用什么词汇形容涨潮的景象?”通过视频加上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完全引入到课堂教学的场景中,学生在思考的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出本节课要教学的内容。学生在视频中视觉冲击下也会对观潮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吸引他们去进一步了解课文中到钱塘江观潮的景象。从而也会对课文中描述的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语文学习兴趣的提升。
二、 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
在小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中很多都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的,而且内容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另外也容易激发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一定要找到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的点,或者让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事物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通过相互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对语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2]。在教学中通过将课文中的内容与现实生活中的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学生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和内容的学习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爬山虎的脚》内容的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到文中所对爬山虎的脚内容的描写,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植物的让学生对周围的植物的“脚”进行观察,并让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脚?它们的脚都是什么样的?它们的脚的作用是什么?”学生在观察之后再开展相应内容的教学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对于内容的兴趣。课堂中可以让学生对自己观察到的情况进行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引入课堂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对爬山虎的“脚”的内容学习中会更加深刻,有效的激发他们对相关内容学习的兴趣。
三、 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下,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不仅能够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下,更容易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产生参与感和成就感。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对相关内容的搜集,引导学生主动对内容进行探索[3]。在课堂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展示课堂主体的地位,通过对自己搜集和学习的内容的展示和小组内部的讨论加强对语文课堂教学的理解和掌握。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不断促进学生加强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例如,教师在开展《富饶的西沙群岛》课文的教学时,可以在课前预习阶段让学生分组进行相关内容的搜集。首先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分组,以组为单位进行教学内容的搜集“西沙群岛在我国的地理位置;西沙群岛有哪些丰富的物产资源?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西沙群岛的景象?”让学生在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掌握相关的内容,在小组合作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以组为单位进行内容的讨论和补充,每个组选出代表在课堂中针对每个组搜集到的相关内容进行表述,教师在黑板上记录,最终教师再对全班对课程内容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并由此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进一步的学习。这种方式不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大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只有有效开展进一步的学习,而且语文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关键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以及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在教学设计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借助于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提高课堂活动的趣味性,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由此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旦增次仁.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J].祖国:建设版,2014,13(2):301-301.
[2]金蓉.微探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中旬,2017,000(007):194.
[3]胡心寿.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19,000(009):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