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杨 敏

    浅谈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培养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自主性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地去做某件事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可在区域活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不自觉的高控了幼儿。本文将从“区域设置”、“材料投放”、“玩法创新”等三个方面阐述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充分发挥幼儿自主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区角的主人。

    关键词:区域活动;主人;自主性 

    区域活动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成为幼儿园所喜欢的活动形式,也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所指出的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的最有效的措施。可在区域活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老师们往往不自觉地高控了幼儿,他们更多的是遵循老师的意图,按部就班的进行一些操作,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从而抹杀了孩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实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我喜欢我创设——区域设置策略

    对于区域设置,一个班设置几个区域、设置什么样的区域,往往来自于教师的主观意识。教师擅长某个方面,就设置对应的;有什么现成的材料,就一股脑儿的投放……往往忽略了幼儿各年龄阶段特点,忽视了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真正的观察、分析并研究幼儿兴趣所在。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准备:

    (一)遵循幼儿年龄特点

    小中大各年龄阶段幼儿有着不同的特点,例如:同样是“娃娃家”,小班幼儿刚入园,存在分离焦虑,为了营造一种熟悉的、温暖的家的感觉,小班“娃娃家”应以温馨为主。中班幼儿处于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阶段,“娃娃家”可多从角色着手,促进其发展。大班“娃娃家”则可从人际交往、合作分享、社会责任等方面考虑,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

    (二)共同商讨,从兴趣入手

    教师和幼儿通过对话讨论的方式,可以非常直观的了解幼儿感兴趣的事情,实现分享和共享。平时细心观察,多倾听幼儿之间自主的谈话,这样可以很容易找到孩子的兴趣点,进一步推动幼儿自主游戏的可持续发展。比如某段时间孩子们来到幼儿园后,会说一些关于公交车的事情。于是就可以创设了“公共汽车”这一主题,幼儿和父母一起自制了大小公交车,招聘了司机,设置了站台、投币、路线、加油站、红绿灯、停车场等一系列配套设施,伴随着愉悦的情绪,孩子们玩的非常高兴。

    (三)与主题活动相结合,使主题活动得以延伸

    在主题活动背景下,孩子们往往对这一主题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也可能生发新的区域内容。在开展主题活动“颜色蹦蹦跳”时,孩子们对颜色有着浓厚的兴趣。此时,在“美工区”投放各种各样的纸、不同种类的颜料、吸管、空矿泉水瓶、海绵、印章等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究,感受颜色的神奇与奥妙;设置班级涂鸦墙,孩子们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创造,乐此不彼。

    二、我的材料我做主——材料投放策略

    材料,对幼儿主动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幼儿想象、再现已有生活经验或表达自己想法的重要赋予工具,幼儿与材料积极互动的时候学习效果最好。而在投放材料时,我们往往投放过多的高控性材料,关注材料物化目标的显现功能,以期快速达到直接的干预效果。由于材料的可变性差,缺乏探究性,又容易掌握,几次下来幼儿就丧失了活动的兴趣。这样的活动并不是幼儿真正意义上的游戏,而只是一种按照老师提供的模板的操作而已。

    (一)材料的选择应有幼儿的参与

    应尽量少提供一些色彩艳丽的高结构材料,多一些幼儿自己收集的、富有生活气息的低结构材料。例如:秋天来了,幼儿园的树开始掉叶子了,午餐散步时,孩子们自发的就捡了好多握在手中。这样的材料投放到“美工区、表演区、小厨房”等区域中,印染、粘贴、表演,当成食物,孩子们会为这是自己收集的材料感到自豪,也有了更多的玩法和玩下去的兴趣。

    (二)注意观察,适时投放足量的材料或新材料

    观察幼儿是核心。哪种材料最受欢迎?孩子们平时都在谈论什么?这些都会帮助教师找到孩子的兴趣点所在,从而引入和提供能够支持和延续孩子们当下兴趣的材料。比如大班建构区有几十个彩色的纸杯,放在不起眼的角落,孩子们都没有注意到,一天在晨间活动时,老师用它们搭建了一座高高的城墙,孩子们可高兴。之后每天早晨都抢着玩纸杯,纸杯不够了,一直问老师还有纸杯吗?老师说没有了,怎么办呢?孩子们说那多买一些吧!于是老师们增添了120个,有了充足的材料,孩子们不会再为纸杯而争抢或者不高兴了。开始他们只会模仿老师搭建一字排开的城墙,后来还创新了圆形屋,模仿服务生送饮料。多么快乐啊!

    三、我创新我快乐——区域玩法策略

    (一)自主的游戏内容和形式

    开学之初教师可不再为幼儿制定和规划游戏内容,也许经过一个假期,幼儿积累了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会根据兴趣需要产生一些新的玩法。针对某一个区角,我们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每个人发表意见,列出想玩的游戏项目;然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少数服从多数共同选出想玩的区角游戏;再寻找场地、讨论需要的材料并积极准备;最后尝试游戏,尝试之后再针对问题逐一改进。教师不妨静静观察,也许会得到意外的收获。

    (二)适时加入新元素,玩法的更新和递进

    很多区域游戏大都是在执行既定的玩法,久而久之,游戏就会缺少持续不断的新鲜感,幼儿很快会失去兴趣,也只是按部就班的操作而已。比如“小医院”,如果一直都是按照“挂号—就诊—取药”的模式,幼儿就会缺乏新鲜感。倘若加入新的元素,比如:打预防针、急诊、突发性事件(膝盖摔伤、被狗咬伤)等,这样游戏的玩法自然有了创新,区域活动才能更好的开展下去。

    (三)区域空间的自由

    区域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幼儿只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在环境中游戏和互动,才能获得更为丰富的生活体验。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打破相对稳定的空间结构,努力营造开放的游戏环境,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空间、自主选择,将整个空间还给幼儿。想再哪里玩?需要多大地方?幼儿自己规划、设计,空间感知能力在一次次占地盘、用地盘中获得提升。

    游戏应是幼儿自主、自发、自由的活动,我们应该尊重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主体性,给他们充分发挥想象、探索和创造的空间,这样既能调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又能推动区域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幼儿在区域中自主地学习、健康成长。

     

    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2.《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月第1

    点击次数:146  发布日期:2021/1/1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