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学前语言训练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薛晓艳
重视学前语言训练 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 陕西省大荔县崇业幼儿园 薛晓艳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工具,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只有掌握灵活应变的语言,具有语言运用的关键经验,才能对幼儿今后一生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随着家庭中独生子女的增多及居住环境的城镇化、封闭化,幼儿日渐缺乏语言交往的环境和机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与人交流、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现象,直接影响了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向儿童学习比向成人学习会更自然而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而且不会感到压抑。不同年龄之间的孩子在轻松的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共同分享乐趣,有助于避免语言交流对象、人际交往对象单一的问题,从而能够有力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电教媒体能够展开事物和现象的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使声音和画面并存,使抽象的概念,呆板的文字变成赏心悦目、富于变换的画面,生动直观地将信息再现于幼儿的感官,通过听觉视觉器官的协作运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见,培养兴趣要靠多媒体电教手段去创造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会使幼儿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学习兴趣,从而轻松愉快地去接受知识信息。
例如:在故事《狐狸吃葡萄》的电脑动画中,通过荧屏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丰收的葡萄园里一片喜人的景象,一根根的葡萄藤上挂满了似珍珠一样晶莹的葡萄,小朋友个个睁大眼睛,有的还咽了一下口水,活灵活现的小鸟、蜜蜂、小耗子以及狡猾的狐狸依次出场,幼儿被这生动、美丽的画面深深的吸引了,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自然引起了学习兴趣。
二、利用儿歌提高积累语言
任何一个人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是在一定积累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必须先从基础入手。教师平时与孩子们的交流,学习的儿歌、顺口溜、绕口令等任何形式的语言材料对孩子们来说都是积累,有了足够多的积累,才能实现语言的输出。儿歌和绕口令朗朗上口,孩子们都喜欢,教师在选择材料时要从语言内容的丰富性入手去挑选,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接触到丰富的语言和词汇,弥补他们在知识积累上的不足。
比如:儿歌《下雨了》,歌词是这样的:“嘀嗒!嘀嗒!下雨了,下雨了。嘀啦!嘀啦!小种子,张开。一滴雨,两滴雨,甜甜的雨,美丽的雨。喝得小种子长胖了。”其中的“嘀嗒”描述的是下雨的声音,相信小朋友们还不知道可以这样描述一种声音。在学唱这首儿歌的同时,教师再进行内容的延伸,列举出“小河流水哗啦啦”“小鸡小鸡叫喳喳”“天空打雷轰隆隆”等,让孩子们学会如何去描述一种声音,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积累。在这里教师需要注意一点,我们不要让幼儿去背诵某些词汇和语言,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很容易抵触,要考虑到幼儿的思维特征,尽量将语言形象化。除了学唱儿歌,还可以加入动作,边说边做,给孩子们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当他们的语言知识积累到了一定量,我们自然会看到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突飞猛进的提高。
三、丰富想像拓展幼儿思维
优化语言教育, 教师要设计能培养想像力的问题。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像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的确, 想像力是智力发展的体现是人类创造活动的翅膀, 是好奇心向创造力的延伸。如果将故事中的"怎么说的? 怎么做的?"改为"假如是你, 你会怎么做? 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孩子们的答案就不会仅仅局限于故事原文, 他们可以凭借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大胆想像, 拓展思维。
在上《乌鸦喝水》时, 用投石子的方法喝到水已经不成为惟一的答案, 我问幼儿: "假如你是乌鸦, 你还会想到哪些好办法?"孩子回答: "把石头放到水里, 水就弄脏了, 喝了不卫生, 我会找根吸管, 这样轻轻松松就能喝到水了。"……多么生动、流利的语言, 这不正是具有想像力的问题引发的功效吗?
四、多种形式提高语言表达
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在《新纲要》指导下的语言教育,老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不单要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还要举一反三,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
如上《我给月亮做衣裳》时,小朋友会问:“月亮为什么没有一件合体的衣服呢?”教师就可以说:“是呀!为什么呢?”接着就建议幼儿每天晚上观察月亮的变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再请幼儿说说月亮是怎么变化的?小朋友就说:“有时像小钩,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半圆,因为它老在变化,所以没有办法给它做合体的衣服。”让幼儿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结论、丰富知识、发展语言。另外,教师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完“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老师可让幼儿用各种材料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等。小朋友拿着自己做的作品边演示边讲故事,兴趣会特别高,也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和理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
总之,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自身成长的需要,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孩子们创造一切机会,让孩子们无拘无束地表达、交流、争论,满足幼儿“说”的愿望,从而为提高全民族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