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林: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 四川省平昌县西兴职业中学 易小林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好英语更好地为祖国服务的基础,是英语教学一项主要任务,这个任务主要表现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具有强烈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把握新课文“引入关”,尽快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上来,激起学生积极的心理状态,使之主动地参加课堂学习。要运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互转化的规律,利用学生年龄特征和好奇心理,通过学生喜欢的话题,自然引入课文,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根据新的语言材料的特点进行授课,要让学生觉得并非仅仅在学英语,同时也在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并做到以鼓励为主。通过讨论、提问、自由交谈、讲述故事、情景引入、听说模仿等多维立体的形式让学生进入角色,从而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激活学生永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同时在课后放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录音等以激发他们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我们在英语课堂上本着寓教于乐的原则,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避免了重“知”不重“思”的浅层性,让学生从“学答”转到“学问”。这样,我们在平时的备课和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趣味性浓的语言活动,给学生创造一个具有安全感和生动活泼的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英语学习。如课堂内外的English Corner,Morning report等等。同时我们在教学中经常设计一些思考题、讨论题,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如在讲授高二册第五课(Hibernation)这一课,我们设计了一道讨论题:“What will happen if human beings cam hibernate?”课堂里,学生们气氛热烈,思维活跃,教学效果明显得到了改观。
二、根据大纲改革方法
这个问题是最令人棘手的问题,因为人们都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且习惯于一个标准授课。而现在是在同一课堂内,既要有相同的目标,又要解决学生客观上差异弄不好,完不成教学任务。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法的改革。反复的教学实践使我司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常规的循序导人,然后快速的进行新课,很不适应这样一个层次不同的班级,尤其是英语课教学,它适合先分练后突破的教学方法,即先从分层训练入手,然后由浅入深,个个突破。在组织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两度三性”问题。所谓的“两度”,一是高难度,一是教学速度。也就是说,要从实际出发,恰当地确定各层面的难度,速度的掌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所谓的“三性”,就是指教学的量力性、知识的系统性、内在的联系性。因为不管如何,教师在教学中,必然要有统一要求,而这个要求的依据又必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一般以中上等生水平确定目标为宜,这样差生经过启发、帮助可以跟得上,优生虽然感到比较轻松,但不动脑也不能全部顺畅解决。
为了说明问题,谨举一例。
在提授《How Marx Learned English》一课时,首先我共设计了这样七个练习题(加例子),对四类学生的要求不尽相同,其中“低标类”,只要求作1-3题,“推进类”作2-4题,“基础类”作4-6题,“高标类”作5-7题,在处理的过程中,快速地解决了“低标类”和“推进类”的疑难题,并不影响“基础类”和“高标类”,然后重点以“基础类”为突破点,要求所有的学生必须掌握,在处理过程中,所有的学生共同参与。而6-7题只要求优生掌握,尤其是第7题,检验的时间多在课下。设置的用意所在,也有激励中上等生一面。此种做法虽然尚未尽善尽美,但还是比较奏效的。
三、阅读能力的培养
加强阅读速度可以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获得较多的信息,也提高了思维、阅读的效益;正确把握词的结构,不仅可以巩固以前所学的知识同时又能通过构词法、正反义词、上下文语境推测一些未学过的词或关键词,增加词汇量;至于文章的理解,不仅要理解句子结构,尤其与中文有圈套差异的句子结构,不要努力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挖掘文章的隐含信息,客观追踪作者的思路,正确判断作者的意图和态度,把握段落及全文的中心。
要集中精力,把短文快速阅读一遍。阅读时免不了会遇到几个生词,千万不要惊慌,否则会影响正常思路及能力的发挥;但也不能望而止步,停止不前。正确的做法是,一般不予理睬。要抓关键词,特别是重要的名词和动词,这对抓住箴言的主要信息是极有帮助的。不会的词语在掌握短文大意的基础上也会迎刃而解。
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我们可以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正误判断、提问、列线索、生新组织课文顺序,来了解课文大意,然后进行填缺词或选择填空,再进行短文必错训练或根据问题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或一人当记者,一人作为当事人就课文内容进行采访等练习。这样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己圣教材的感知和理解、新旧比较分析,结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主动掌握知识。当然,要大幅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需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广泛地阅读,多角度地进行讲练,以便相得益彰,取得更好的效果。
四、处理好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长期以来中学英语教学多强调的是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而近年来在我国为了充分地应用这门语言,就要求突出交际法教学,强调语言的交际功能和使用功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思想和实践上都进行相应的转变,因此我们提出认识语言与文化关系的重要性,有着特殊意义。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通过英语教学,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英国国家文化和社会风俗习惯。培养学生对国际事务的理解力,善于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提高本民族的文化素质。
“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理解和掌握语言的深层基础是文化,仅仅掌握英语的语言、词汇和语法,对英语国家的文化一点不懂,是不可能获得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在实际交往中还可能产生误解,出现尴尬。(大纲)中特别规定了“增进对外国文化的了解”这一条是十分必要的。
总之,素质教育给每一位教师提供了广阔发展的天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了无限施展才能的舞台。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路也是崎岖坎坷的,它将随着中学升大学的考试制度的改革而前进。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我们在教学中应把握时机,迎接挑战,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不断提高和改进中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把英语素质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正确处理好各种关系,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为我国的素质教育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