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课程改革精髓 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张 莉
领悟课程改革精髓 塑造学生良好品格
◎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初中 张 莉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作为新时期的品德教师,更应该义不容辞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培育学生的健康人格致使其成为新一代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然而,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部分都是依照现有教材进行照本宣科式地讲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随着新课改的稳步推进,教师也应当及时地从过去地教学形式中走出来,积极创设教学新模式,以达到增效肩负的教学目标,提高道德课堂的趣味性,灵活运用现有教材,积极开展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以延伸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更新教学观念,适应课程改革要求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就算是现在有一轮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不少教师还依旧错误地认为学生要多学习“正科”,把语数外的学习进行再一次的增强,而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所谓的“副科”,只要将教学任务完成个差不多即可,根本无需去对学生的本质教育进行足够的重视,不去考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对于学生的积极意义,也不去考虑健全法律意识是学生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从而使得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效大打折扣。
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探索,寻找到新的教学突破点,树立起全新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观念,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提供重要且必要的指导,因为教学观念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道德与法治的相关教学方式,使得教学方式随着教学观念的不断更新而更新。因此,在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教师要能够不断地去接触一些先进的教学观念,并使用全新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学观念来颠覆现有的教学模式,使初中学生能够对道德与法治方面的相关问题予以足够的注意,从而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有效的保证,让学生在一个良好的氛围中获得成长。同时,教师要能够在日常教学中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从而使学生在初中时期就构建起较为完善的道德体系,并形成一定的基本法律体系,使学生成为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二、创设合理情境,激发学生体验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质量提升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就是学生学习热情的提升,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体验式教学中,教师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利用更加恰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可以尝试在教学中创设一些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教学情境,以此来使教材中的文字材料以更加直观和生动的形式呈现出来,从而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进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也可以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
如在《青春萌动》这个框题的教学中,主要给学生讲述了如何正确看待对异性的好感这种心理以及如何正确处理和异性的交往。在教学时,如果仅仅通过讲道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很难使学生接纳这部分内容的相关知识。于是,我在教学时给学生播放了《怦然心动》这部电影的一些片段,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青春期中男女孩之间一些有趣的"战争",主要情节为:二年级的朱莉看到布莱斯的那一刻就被他击中了,但布莱斯对她却没有任何感觉,甚至觉得她的生活习惯有一些奇怪,可到了八年级之后,布莱斯开始觉得朱莉不同寻常的兴趣爱好使她显得非常有魅力,但朱莉却开始觉得布莱斯漂亮的蓝眼睛或许和他本人一样空洞……通过这部影片,十分直观地表现出了青春期男女交往的人性美,而这也对学生的异性交往原则起到了一定的引导作用。
三、注重以生为本,引导学生社会实践
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相关知识时,可通过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真正体会相关知识,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从而促进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讲《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这一课时,为了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能力的发展,为了增强学生走进社会中独立做出正确选择的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这一知识的认识。如教师带领学生到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进行观察与学习,让学生仔细观察有多少人遵守了交通规则,有多少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并将人数做一个统计,甚至可以组织学生对没有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进行采访。通过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了解在社会中,不同的社会角色都应当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促使学生多观察社会中的现象,正确了解社会中的公共规则。
总而言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来说,不仅能培养学生养成优秀的道德品质,还能够塑造学生良好的性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内容,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外部环境的作用,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