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策略 仇春学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学策略

                   ◎    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步昌初级中学      仇春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提问是教师诊断学生学习状况、有效改进教学的基本手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堂提问都能达到上述有效之功效。从教学现状来看,教师在升学压力下,往往过分重视学生课堂知识的识记,而忽视学生的终身发展。课堂提问过多集中在记忆型知识,停留在简单判断和机械回忆等较少智力参与的问题上,有效提问不多。在实际教学中,由于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方式,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数学课堂具体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提高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一、课堂提问要有启示性,促进学生主动思考

    常言道: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织者和推动者,在教与学的活动进程中担负着点拨、释义、解惑的引导和指导“重任”.教师在其指引过程中,运用提问手段开展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引入学生深入思考、深刻探析,从而使自身探究思考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总之,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参与程度决定了课堂教学效果的深度.初中数学教师要将提问作为提升学生能动参与的重要手段,有意而问、有的设问,让学生在有效、多样提问中,深入参与教学活动,积极主动思考探析,深入实践探索辨析,实现教与学之间效能的提升和进步.

    例如,在教学二元一次方程组这部分教学内容时,笔者给学生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在坝上的草原上,一头老牛和一匹小马驮着包裹吃力地走着。老牛气喘吁吁地说:累死我了。小马说: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老牛生气的说:哼,我从你背上拿来一个,我的包裹就是你的2倍。小马天真而不信地说:真的吗?同学们,你们能否用数学知识帮助小马解决问题呢?接着笔者给学生2分钟的讨论时间。尝试用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讨论过后,学生回答说:这个问题涉及老牛和小马驮包裹的两个未知数,我们设老牛驮x个包裹,小马驮y个包裹,由此可以得出x-y=2,如果老牛从小马的背上拿来1个包裹,这时老牛的包裹是小马的2倍,由此可以得出x+1=2y-1)。有些学生想不到怎么列方程,因此他们通过算数的方式来进行计算,笔者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二、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好的教学结构,与问题的提出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层次性、目的性明确的问题,更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能够一步步地促使学生的深入思考,从而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不断攀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努力研究新的教学内容,设计出不同的问题,充分体现问题的层次性,做到目标明确,考虑细致,全面落实以学生为本的先进思想,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不同的问题,贯彻因材施教的理念,更有效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例如九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坐标”。我通过教学情境的设置以及问题的层层推进这样来给学生讲解:①我在黑板上给出四个二次函数,让学生求出它们各自的交点;②接着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的答案有什么特点;③从而引出问题:怎样的二次函数与X轴会有两个交点呢?这个问题的设置总体来说,难度系数中等,大部分同学通过分析还是得出了结论。通过学生自己的核算,加之我的引导,使得他们更好地了解了这个问题,也懂得了这一类型的问题以后遇到该怎样做的方法,可谓一举两得。

    三、课堂提问要有创新性,凸显学生鲜明个性

    在初中数学阶段,加强思维训练的作用非常突出。目前,初中教师在教授学生数学时不重视学生思维创新,存在要求死记硬背等问题,以至于学生在提问问题时受到冷漠。针对此问题,需要老师不断进行改进。应从空间想象力和相关性加强创新培训。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每个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各不相同。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分别对待,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将教学方式从以老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注意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心声,不仅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还应该尊重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老师应该根据初中生数学学习能力,制定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培养学生主动提问问题的能力,实现初中学生数学水平的快速提高。

    例如在教学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教师写了两道题目请两名学生上黑板演。过了几分钟,多数学生准确地完成了练习,这时一位同学举手发言了:老师,我发现了一个规律:当x项的系数、y项的系数和常数项是连续的整数时,这样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的解都是x=1,y=-2 本节课的内容只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没有涉及解的规律。教师听了这一问题,看起来有些惊讶,他在备课时应该也没有考虑这一问题。但这位教师没有急于转变话题,而是充分抓住这个契机提出问题:大家看这个规律正确吗?” “请尝试再写出几个并解出它?学生马上编写符合这样条件的方程组来检验那位学生发现的规律,结果都是正确的。教师因势利导如何验证这个规律?学生用代数式表示符合上述条件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一般式,并解得它的解为x=1,y=-2.这位教师的提问无疑是机智的,通过师生的互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总之,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贯穿诱发思维,使学生受到从简单到复杂,从有疑问到无疑问的思维牵引。提问要特别注意方法和技巧,提问语言要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力求具有一定的启发性,提问还要针对学生的知识实际和接受能力,问题的难度不要超过学生理解能力的允许范围,教师的提问的计划要心中有数,提问的开展有循序渐进,步步紧逼,顺流而下,学生才能对答如流,达到提问的意图,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学习掌握知识。


    点击次数:105  发布日期:2020/12/13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