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张爱英:浅谈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浅谈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 浙江省绍兴县漓渚镇中心幼儿园 张爱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的教育原则。然而当今社会中,大多数家庭都是以独生子女为主,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对孩子各方面的投资越来越多,却忽视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了。导致很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因此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就成了摆在老师面前的重要任务。
    一、幼儿的自理能力现状
    一个新学期的开始,我们又迎来了一批活泼可爱的孩子,只要你一走近小班的活动室里,你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开幕式:“家长抱着孩子、哄着孩子,孩子死死拽着大人的脖子,闭着双眼,放声哭泣”。当老师从家长手中接过一个个哭闹的孩子时,家长总是那么难舍难分,并再三叮嘱老师:“老师,我家宝宝不会自己吃饭,你喂喂他。”“老师,我家宝宝自己不会小便你帮帮他。”“老师,我家宝宝自己不会穿衣服,你帮他穿穿。”“老师,…………”从上述情况中可以看出幼儿的自理能力是很差的,这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事情啊!过分的溺爱,导致了孩子最基本的生存自理能力的溃缺和泯灭,而一个连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将来凭什么去独立,凭什么去和别的孩子竞争,凭什么有所作为,凭什么去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要切实加强幼儿的自理能力的培养与教育。
    二、造成幼儿自理能力低下原因。
    1、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在如今的家庭中,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长辈的掌上明珠,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在家中四五个大人围着他转,哄他开心,,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全心全意地为孩子服务。为了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的长辈早早地起了床,为孩子准备可口的早点,孩子不愿吃就变着花样做,一早要做四五个早点。为了孩子能吃点,奶奶追着孩子喂,为了孩子多吃点,不惜走上一段路。总之,为了孩子一切好,我们的爷爷、奶奶包揽了孩子一切的事情,帮他们解小便,穿衣服等等,大人认为这是义不容辞的事,却不知处处包办代替,会溃缺和泯灭孩子最基本的生存自立能力,造成孩子惰性的滋生和蔓延。
    2、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自然会做。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说:“妈妈我来帮你洗,我自己来,我来拿,我来帮你做等等”可是我们的大人回答都是:“你还小,你不会的。”认为孩子只要长大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学会做自己的事,现在还小,没有必要让他做,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认为长辈为他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应该的,也滋生了自私的心理,各方面得不到良好的发展。
    3、对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不到位。
    由于孩子小肌肉群发育还没完善,动作迟缓,手眼不协调,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衣裤上都是饭粒,家长嫌脏,还不如自己喂他吃干脆,有的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大人嫌他动作慢、会感冒,还不如自己给他穿减少麻烦……或是时间不够,或是耐心不够,其实家长的这种拒绝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他独立能力的发展。而且没有教会幼儿自理的技能,也是导致幼儿不会自理的重要因素。
    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对策
    意大利著名儿童教育家蒙泰梭利曾说:“教育首先要沿着独立的道路前进。”幼儿期是孩子从完全依靠父母,开始向自理自立过渡的阶段,是培养和训练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要紧抓幼儿期,多管齐下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1、鼓励孩子第一次“我自己来”。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曾说过“要让孩子去闯,不能让他们像小鸡似的自呆在老母鸡的翅膀下,那会一辈子没有出息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会对没做过的事感兴趣。
    在上主题活动“我自己来”时,孩子们表现出了极大的表现欲,看到这个机会,也为了满足孩子的发展欲望,满足孩子的独立需要,帮助他们自理的愿望,让孩子体会到自己动手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我鼓励孩子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当看到孩子们第一次自己穿衣,第一次自己铺被子,第一次自己折裤子,第一次给娃娃喂水喝,第一次自己……看到孩子们第一次自我服务,我投给了他们赞赏的眼光,夸奖他们真能干,并且把这美好的时刻一一拍了下来,把孩子们第一次“我自己来”的照片贴到了主题墙上,让孩子们欣赏,这样会促使孩子更积极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自理能力的培养也就在我们的无意识中慢慢地开始了。
    有了这次活动,当我走进孩子去帮他做事时,孩子会笑着对我说:“让我自己来。”表明他在心理上已有了探索的欲望,在生理上也做好了跃跃欲试的准备,他们很想自已脱衣穿袜,洗脸刷牙诸如“自己”的事情。这些在我们大人看来的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重要内容,我们大人应放开自己的双手,鼓励孩子自己去干。
    2、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幼儿自理能力
    “受之一鱼,不如授之以渔”。 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置身到一个全新的、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如果不会自己洗手、吃饭、穿脱衣袜等,将很难比较快地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就长远来看,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助于塑造孩子健康完善的人格。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如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为此,我们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以增强幼儿自理意识。
    3、实现家园携手,提高幼儿自理能力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早在1927年陈鹤琴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说:“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尤其要与家长配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做好小朋友的培养和训练,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因此,在提高幼儿自理能力的过程中,实现家园共育,对幼儿进行一致性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创造一种氛围。现代的父母特别是母亲们,虽然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却不知要怎样去施爱给孩子,恨不得要把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帮做了,似乎只有这样才表达了对孩子的爱。但是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使孩子丧失了很好的锻炼自立的机会。家长对孩子这般“无私”的爱,却常常会事与愿违,反而会害了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无不是抱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往往只注重智育和文化知识的学习,而相对忽视对幼儿自立意识的培养和劳动技能的锻炼,导致幼儿自理能力的低下,因此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重视幼儿自立意识和生活技能的培养,陈鹤琴先生又说过这样一句话:“做母亲的最好只有一只手。”作为家长要懂得在家里不要剥夺幼儿自己动手的权利,要有耐心和有决心,坚持要求、鼓励幼儿自己去做,在幼儿犯下错误行为时,不要采取批评、惩罚等负面教育的形式,以免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从而为幼儿自理创造良好的氛围。
    (2)家长与教师要多沟通联系,形成一种合力。在各级教育中没有比幼儿园教育更需要家长配合,幼儿园比之于中小学更需要与家长保持经常的联系与密切的合作,这主要是由于幼儿年龄小,受家庭影响大而引起的。家园间要建立规范经常的联系通道,实现以幼儿发展为中心的经常性双向沟通,如设置家园联系之窗、发放家园联系卡、召开家长座谈会等联系通道。
    (3)家长要提高科学育儿水平,实行正确育儿。《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指导家长正确了解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内容、方法”,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水平。要做到这一点,幼儿教师要善于在与家长沟通和组织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念。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资源,组织“家长教育家长”活动或组织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如通过家教经验交流、家教专题研讨、家长对口帮助等活动,让家长现身说法,交流认识和经验。家长的参与有助于提高幼儿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丰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这种参与能大大提高家长和教师双方的教育水平,共同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不断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非常重要,陈鹤琴先生十分重视幼儿的习惯的培养,认为“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福,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罪。”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能为其一生奠定基础。

    点击次数:88  发布日期:2013/10/8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