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深入领悟课改精神 有效提高历史教学 李 萍

                  深入领悟课改精神  有效提高历史教学

                           ◎    陕西省大荔县洛滨中学 

    初中历史为初中教学阶段一门较为重要的学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意义,同时初中历史教学具有丰富的人文性以及文化性,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学生历史知识的系统性掌握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机械性记忆的要求较强,导致课程枯燥无味,学生对这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低下,这不利于历史教学的有效开展。本文就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有效有效性进行浅显研究。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信 

     兴趣不足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些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而初中历史特点之一就是强化主题性淡化体系性,学生学习历史仅仅是拘泥于书本这样的认识是远远不够的,如果教师的教学只是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是不会对这一学科有足够的认识,学习兴趣就无从谈及。

    比如讲到宋朝历史的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自主听一些当时的评书,或者阅读和宋朝有关的小说故事,让学生对那个时代的历史产生好奇心。北宋和南宋时出现了不少英雄人物,其中有位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岳飞。教师若是在课堂上以故事的形式把这段历史讲给学生听,那么学生就会很快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其中,为岳飞的遭遇感到愤愤不平。与此同时,学生也能认识到南宋统治阶级的无能和软弱,进而找到北宋末期统治崩塌的根本原因。在讲授的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结合已经学到的知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从旁进行点拨和评价,使学生能在脑海中拉出一条清晰的线索,做到知识与兴趣相结合。

    二、鼓励学生质疑,突破惯有思维   

    在历史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鼓励学生的质疑精神,可以促使学生在质疑的过程当中能沿着不同的思考方向,将自身的既有历史知识和课堂的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重组和融合,从而得到独特的、多维的新结论,从而达到扩散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目的,使学生能够在史实的现象和本质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惯有思维的反应方式。

    例如:在教学《北伐战争》一段历史的相关内容时,教材最后的总结,对北伐战争起到的历史意义予以了肯定的结论,此时有同学不解地说:“革命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而蒋介石却发动四一二政变,导致革命功亏一篑,这应该是反面的教材,为何我们还要对北伐战争给出肯定的历史意义呢?”我立刻对学生的提问作出了积极地回应,首先肯定了这位学生的质疑精神,同时对其他有同样疑惑,但是由于传统课堂模式没有发言的学生起到鼓励的作用,然后组织学生们紧扣这一问题结合课本知识和历史常识,进行多角度的思考。学生们经过认真总结后,有的从个人角度出发,说:“蒋介石毕竟是资产阶级革命家,不可能十全十美,虽然他的革命带有较多的封建残余性,但于民主革命始终是有功的”;有的学生则从历史意义的角度出发:“虽然此次北伐战争没有实现全国统一的目标,但也算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加快了中国统一的革命步伐,将国民革命推向了高潮阶段,同时也为后来共产党统一全国作出了积极地探索作用。”等等,学生们通过这样的总结、归纳过程,打破了课堂教学中即有结论的桎梏,使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得到了初步的启发。

    三、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用正确的方法,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即所谓的“善得其法,事半功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教授书本上的知识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理解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教师要针对各个历史背景、线索,从不同的方位、角度巧妙的设计各种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进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例如在学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课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一战”爆发的原因,有的同学会回答说是“萨拉热窝事件”,这时教师要继续追问:“一次枪杀行动会导致世界范围内的大战,这样严重的后果产生吗?”学生也会对自己的回答产生疑问,之后教师再带领同学总结,是帝国主义在瓜分世界时出现了利益纷争,进而矛盾激化,最终酿成大战的爆发。这样学生的思路就会跟着教师的提问走,注意力也不容易分散。另外,由于教材的有些内容概括性强、比较抽象,教师如果只是按照书本的内容教学,必然会使学生感到生涩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效果不佳。所以教师要根据历史教材,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法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成为全面发展、有素质的学生。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明显存在多方面不足, 其所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教育改革的发展,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只有不断地发现、反思,改善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历史教学成效的有效性、可靠性、实践性、创新性的方法措施,初中历史教学成绩才能持续改善提高。

     

     


    点击次数:102  发布日期:2020/1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