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推进素质教育步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雷晓敏

           推进素质教育步伐  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    陕西省大荔县实验初中  雷晓敏

    随着新课改和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普及,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满足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最为关键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初中语文是连接小学语文到高中语文的有效桥梁,初中语文的教学水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是非善恶、道德品行及语文修养的形成。然而,由于,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与现代化教学理念有着很大差别,导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所存在的理由日益突出。如何更好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适应时 展所需要的高端人才,本文就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进行相关深思。

    一、以境启迪,激发学生情感

      从教育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 语文教育的过程实质就是感受文章情感信息, 形成自身情感的一个交流过程。 初中生由于受到生活阅历、情感信息等等方面因素的制约影响,他们对文章所包含的情感往往无法深入体会,即使能对文章引发共鸣,也能获得情感体验,更别说进一步表达文章作品的情感。 这个时候,需要教师去启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而在语文教学中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的方式之一就是创设情境。

    如讲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时,开课前教师可以先花十分钟的时间跟学生谈谈他们自己对平常生活中求知态度、兴趣培养、错误认识、为人处世等问题,再顺势引出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都不一样,但始终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深刻道理,学生易于接受并从生活实际中思考问题,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深受启发。 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景中,结合实际生活内容,加深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内容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情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合理分层,提高学生参与

    分层施教是分层教学的核心工作,教师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我们的原则是:首先,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授课时间不应超过半节课,应把更多的实践放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在课堂上的多边交流上;其次,教师要时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关注各个层面学生的思维与递进,特别要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表现,并根据学生的层次给予学习指导,精心点拨;最后,要面向全体,教师的讲授必须重基础,从最低点起步,适度拓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领悟。与此同时,教师要分层设计课堂讨论的问题,分层设计课堂练习、分层设计自主学习内容,做到“分合”有序,课堂提问时把简单问题留给差生,有一定难度的则让优秀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进步。

    例如,讲授鲁迅先生的 《阿长与<山海经> ,对于基础薄弱的差生,要求能够理解“阿长”这个不幸而又热望一生平安的劳动妇女,她没有文化、粗俗、好事,而又心底善良、热心帮助孩子解决疑难;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要求能由鲁迅先生的“憎恶”“讨厌”阿长,感受到作者对阿长的同情与怀念;而对优等层次的学生来说,则要求他们能够深入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双重眼光,一时儿时的眼光,二是写作时的眼光,并分析这篇文章的内容有什么实际意义,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样的教学内容分层,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三、人文激励,增强学生自信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一切美好赞语可以使他人多活两个月。人性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得到赞赏,而不希望受到批评、指责,学生更希望如此,更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和肯定。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是学生自己用心思考的问题,不管回答得对与否,教师都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特别是在预习中,他们在没有得到教师的指导前,能够独立去思考、归纳、总结,说明他们已经动脑,尽力去做了,不论结果如何,我们要多注重过程,少看结果,哪怕只有一点点正确,教师都要给予肯定,多用些激励语言。如“好”“很好”“很正确”“有进步”“进步快”等。用这些肯定的话语,能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对预习的兴趣。但很多时候学生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是很直观的,还要靠我们去引导,去挖掘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赞可夫说得好:“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精神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多鼓励学生在预习中去独立思考,多给学生一份自信。

    当下的教育更加倡导人性关怀,尊重个体生命,赏识教育和激励教育受到了普遍认可,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激励教育,更是得到了许多教师的充分重视和广泛的应用。好的激励教育,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而,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地探索激励教育的原则,寻找科学的激励方法,成为特别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之,作为教育者,我们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去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每一节课具体要怎么去实施教学才会收效最大。一堂语文课,可以是一次师生互动、情趣盎然、感人肺腑的知识盛宴,也可能只是一堂毫无互动、索然无味、让人窒息的"一言堂".如果我们能够抓住中学生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及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乐在其中,并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广阔空间,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必将呈现出一片新景象!


    点击次数:76  发布日期:2020/11/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