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整本书阅读课程之导读课的多元化设计 田利莎
漫谈整本书阅读课程之导读课的多元化设计
◎ 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毓秀小学 田利莎
随着课标的不断推进,读好书读整本书,已经越来越成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一个价值取向。当下语文教学改革的关键就是要以读书为主体,课标中有这样一段话:“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到底读整本书对学生有哪些作用呢?首先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因为这个过程对于孩子的阅读耐力、持续专注、毅力都是一个很好的培养。其次,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阅读时需要识记、理解、概括、联想、推理等多种思维的交叉参与,在学生的“海量”阅读下,他们的思维能力会不断提高。整本书阅读还有助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因为开展整本书阅读就是要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学会主动阅读、思考,自主探索;同时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素养等等。
一、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特征、习惯、需求以及能力
设计整本书阅读课程,必须充分了解学生的阅读特征、阅读习惯、阅读需求以及所具备的阅读能力,如果不考虑这些,冒然开始整本书阅读教学,就有可能面临盲人骑瞎马的危险境地。一般的来说,整本书的阅读课程可以分为三种课型,第一是导读课,第二是推进课,第三是分享课。导读课那就是学生还没有读之前,先做一些兴趣的激发,背景的介绍,或者说引导孩子们做一些整体的感知和梳理。导读课主要的导读任务一是激发学生对整本书的阅读兴趣;第二是整体感受整本书的梗概和线索;第三是规划整本书的阅读进度和要求。导读单就要围绕着这样的导读任务来设计、展开和使用。
二、课型要做到因材设计
导读课要根据不同文体和内容来设计课型。比如低段小学生阅读的整本书一般为童话、寓言、故事等,在导读课中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观察书的封面信息和简介;或通过书名猜内容、猜测故事情节;或出示与书内容有关的插图引导学生对内容的猜测来激趣;或从书的作者及代表作品入手引出要阅读的书名;也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书的内容,对人物形象有初步认识,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对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故事情节进行讲述,并通过设置悬念等方式让学生猜测故事情节的发展等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导读课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和学生一起来制定阅读单,根据所选书本的目录内容,结合低段学生的能力特点来明确每天阅读的数量和用时。同样的在《宝葫芦的秘密》这本童话书的导读课可以这样去设计: 1、 老师首先要做到对这本书进行文本解读,要明白这本书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它在现在有什么样的教育意义或者有怎样积极的现实主义?这样有助于阅读单目标的设计。2、 每本书的课程设计中,首要的环节就是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作者和主要内容,然后再逐步走向文本。3、导读课中问题的巧妙设计至关重要,可以采取“抛砖引玉”的方式让学生先猜猜某些故事的情节,恰到好处的提问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全书其他内容的浓厚兴趣。
三、学会用查目录的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做出取舍。”目录是导读课中的关键线索,从目录着手,可以引发对整本书的启动过程,也是学生初步感知内容的重要依据。导读课老师引导学生看目录是必经的一个环节,有的目录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故事情节名称,有的目录则提供了故事的经过。而通过看《时代广场的蟋蟀》这本书的目录,学生可以感知书中的主要人物,当学生理出了主要人物的时候,老师顺势就可以给学生介绍读书的一种方法,即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列出主要人物的名字、人物故事以及人物的特点,老师也可以提供学生们之前学习过的类似文章的思维导读单以供参考。
一本书的目录至关重要,因为在目录里边,学生可以直观的纵观全书的大概内容。所以在导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目录来交流,说一说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并通过目录能试着说一说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学生有了对主要内容的初步感知之后,再让他们一起来阅读书封面的简介,这样他们就更加明确了书的主要内容,同时也会对书中的某些情节会充满期待。一部充满温情的成长小说《绿山墙的安妮》的导读课中,付丽娟老师在引导学生从看插图环节要往看目录环节的导入时问题是这样设计的:“猜猜看,她会是一个怎样的小姑娘?作者会写她哪些吸引人的故事?我们可以通过看目录来做个简单的了解。”老师的导入不但过渡自然,而且最大的亮点是引导学生通过读目录后,自己提出一些问题,也就是自己想通过目录简介了解到什么?自己产生质疑,比如第14章目录内容为:上学的挫折。学生就可以针对这个目录来提出这样的问题:安妮怎么了?难道是被欺负了?通过同学们对不同章节目录的提问,使他们产生了对故事内容更强的好奇心。老师此刻做到了“趁热打铁”,和学生一起浏览他们最感兴趣的一个故事情节进行交流、讨论,潜移默化地走进了文本情景当中。
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在阅读《“小溜溜”溜了》导读课设计发现了如下特色: 1、展示图书,寻找封底关键词:绝对幽默,绝对经典,绝对难忘。对本书的总体评价感知。2、展示主人公的图片,趣猜人物并提问:“他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会叫他“小溜溜”呢?在学生猜测的基础上,老师展示文本片段来印证猜测。3、出示其中一个故事情节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书中荒诞滑稽的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亲自通过表演体验其中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兴趣。4、教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方法,比如翻看目录猜内容;借思维导图理清文章脉络边读书;留意作者描写外貌的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让学生每读完一个故事,联系自己的生活想一想,说一说自己明白的道理.要让学生对整本书做到坚持阅读,并能持久的保持阅读兴趣,这就要求老师做到趣味导读。只有从学生的认知点出发,才能达到学生兴趣浓厚、乐于表达的效果。
每次拜读不同名师对导读课的创新设计,都会汲取新的“精神营养”,对于摸索阶段的我们,要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学会灵活运用。整本书阅读它是一种深度阅读要求,以创新方式向学生传递丰富的核心学习内容,引导他们去有效学习,并能将其所学付诸应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新课标把整本书阅读作为教学内容,有利于引导学生阅读高品位著作,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开阔阅读视野,丰富精神世界,提高语文素养,提高文化品位。目前提高语文教学效果最管用的方法就是读书,培养学生读书兴趣。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必须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计划,要不断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把读书习惯作为很基本的素养来培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