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胡可碧
浅谈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悦来初级中学 胡可碧
从初中数学教材来看,知识点多、逻辑性强、结构复杂。教师在备课、辅导、考查到评价等方面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的来探索、实践、总结与之相适应的分层教学模式。下面,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浅陋的看法。
一、备课
分层教学要求教师要更加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更加精确地选择教学内容;更加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更加准确地分析学情,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关心每一个体。备课时,就要更加认真地设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
1、备学生
通过对学生的技能、心理、成绩、在校表现、家庭环境等因素的了解,将学生按优、中、差搭配成学习小组,这样便于学生互助互学、合作交流,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教师针对个体差异学生的教学,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得以发展的目标。
2、备目标
依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和情感态度,将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要求确定为基础目标,适用于低层学生;将课标中所有教学要求确定为较高目标,适用于中上层学生。在拟订各层教学目标时既不能太低——降低课标要求,过分放慢教学进度,完不成任务;也不能过高——增加教学难度,加重学生负担,使学生消化不良,丧失信心。
3、备教法
针对学生接受能力不同,授课时着眼于中等学生,中速推进。在课堂提问、例题讲解上要有区别: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培优”、“补差”。在讲授知识时提问中等生,利用他们在认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展开,进行知识的探究;在突破重、难点时,要发挥优生的作用,以此帮助其他学生进一步理解;在做练习时,让优生开拓思维、一题多解,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中等生精讲精练,着重在夯实基础和训练技能上下功夫;对基础薄弱学生浅讲多练,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
4、备作业
结合教学内容和学习能力,课内作业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课标要求、教材内容设计的,面向中等学生,差生经过努力也能完成。课外作业则分层设计,一是拓展练习,针对优生设计,重点以要求较高、难度较大的题目为主;二是巩固练习,针对中等生设计,一般以课后习题为主;三是基础练习,针对差生设计,主要以 “双基”题型为主。
二、辅导
分层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辅导,而辅导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方面要保障完成学习任务。对差生采取个别辅导,对中等生适时点拨,对优生激励拔高。另一方面要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兴趣,培养优良品质和创新能力。
三、考查
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分层目标命题,实行分类考查。设置三类题型,其比例为7:2:1。基本题是面向全体学生设计的;提高题供薄弱生选做,中等生和优生必做;拓展题供中等生选做,优生必做。依据考查后的结果,采用不同的措施。对考查达标的学生提高要求,激励拔高;对不达标的学生,采取补课、个别辅导、建立帮学小组等措施后,组织二次检测,对在二次检测中达标的薄弱生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确保各类学生都能达标。
四、评价
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考卷、回答问题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对学习有困难、自卑感强的学生,寻找其闪光点,多给予表扬评价,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使他们看到希望,逐渐消除自卑;对成绩一般的学生,采用激励评价,既点出不足,又指明努力方向,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成绩好、自信心强的学生,采用竞争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更加努力拼搏。同时,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综合评价,适时调整层次,对进步明显的学生拔高层次,对有退步的学生则提醒、鼓励,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
分层教学能最大限度地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内在潜力,较好地处理了面向全体与照顾个别的矛盾,突出了教师主导地位,明确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了课内外的结合。当然,这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探索、实践、总结,以形成更为科学、完整的经验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