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黎丽敏

                  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

    ◎    广西平南县龚州中学     黎丽敏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关系密切,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因此,从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优秀传统文化对在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提出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途径: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的诵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以背诵为基础,加深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能力;开展语文特色活动课,将传承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教学

    我国作为一个传统的文化大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中语文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将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当中,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的了解本民族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还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效途径,突出了高中语文教学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特性,为培育更加全面优质的人才奠定良好基础。

    一、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传统文化是增强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重要手段。学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和功能。以国学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教会学生做事做人、成德达才就成为当前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这是提升德育教育实效、培养优秀人才的客观要求。

    其次传统文化是学生智力发展的促进因素。一提到传统文化对智力发展的影响,先想到的就是提高记忆力。古代常用吟诵的读书方式,在不经意间将古诗文的意蕴送达学生的心灵,学生非常易于记诵。

    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塑造能力也有深刻的影响。举例而言,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我们基本的认知过程。《中庸》中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也是治学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的过程。另外,传统文化尤其是国学经典中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思辨,这些都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审慎辨析能力的重要资源。

    再次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的重要渠道。传统文化中包含着很多美育元素,这些都非常适合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例如《声律启蒙》中的文字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既有音律的节奏感,又有如画般的意境,让学生能从音韵声律上去感受我们的汉字之美。

    二、优秀传统文化对在高中语文教学重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生活在越来越多的文化形态中,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了解机会越来越少,不仅对传统文化的价值缺乏认识,传统文化修养不高,在知识方面表现为对所学的名句名篇了解甚少,在生活方面则表现为对一些传统节日所蕴含的节日意义不清,尊老爱幼这样的传统美德被抛弃。因此,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缺少优秀传统文化的身影,它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不言而喻,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首先,优秀传统文化更利于净化学生的心灵,规范他们的言行举止。优秀的传统文化总是带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国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中蕴藏的待客礼仪、称呼礼仪对学生现代生活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既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举止产生较大的影响力,又能让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审视自身的不足之处,纠正那些不良文化对他们心灵的侵蚀,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优秀传统文化更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生活态度。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文化素普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为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在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提高其语文能力的同时,也要积极吸收传统文化作品的精华,帮助学生形成乐观而平和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加长远的发展。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融合的途径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文化知识,是提升高中语文教学品质的重要手段。高中语文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开拓学生认识文化、认识自身和认识世界的视野,从而形成更加健全与高尚的品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加强对传统经典作品的诵读,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高中语文教学资源中不乏经典之作,很多优秀的古诗词和文言文都蕴含了丰富的文化性,包括尊重师长、热爱国家、孝敬父母的优秀品质,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人生智慧。让学生静下心来去诵读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让他们在押韵的诵读中体会作品中的情感与思想,可以获取更多的人生哲理。其中,诵读古代诗词作品的形式灵活多样,既可以采用教师示范与学生跟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学生自由通读与全班齐读的做法,根据所选作品的内容来灵活进行诵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传统文化作品的魅力。比如,在朗读古代诗词时,首先应该教会学生基础的朗读节奏和诗词韵脚,既要掌握诗词阅读的停顿大规律,按照一定的诗词朗读原则来有感情诵读,又能在不同的朗读韵律间感受诗词特有的思想感情,与作者形成一定的心理共鸣。

    2、以背诵为基础,加深对传统文化作品的理解能力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一种能力,尤其适合古代文言文或诗词的学习,要想达到学生出口成章的目的,就需要对名家诗篇进行一定的背诵积累,通过背诵训练不仅是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更多的是增强了他们的文学功底,对应的传统文化素养也能进一步提高。因此,要适当运用背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由于学生的学习差异性较大,对于古代诗歌或文言文的背诵,应该限定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教会学生通过联想或理解方式来提高背诵效果,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背诵优秀文化作品的潜质,引导他们参与到文化经典学习当中。

    3、开展语文特色活动课,将传承传统文化落到实处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能更好的展现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演讲、征文或辩论赛的形式,增强传统文化教学趣味性和实践性,让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近距离的体会德、仁、孝等传统文化元素,坚定他们对传统文化与文明的热爱。比如,以《荆轲刺秦王》教学为例进行分析,这一叙事散文比较适合采用课本剧的方式开展教学,学生在积极准备教学道具、背诵台词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古代英雄人物的气概,对爱国主义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总之,传统文化内容与当今生活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这就要求在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生搬硬套,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接受能力来灵活安排教学形式,让他们在兴趣学习中塑造自己的优良品质,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同时,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作用,满足高中语文教学的深层次要求。

    参考文献

    [1]朱志刚,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6(06)

    [2]王彩虹,浅谈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语文教学的关系[J],知识经济,2018(05)

     


    点击次数:39  发布日期:2020/9/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