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议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调节课堂氛围 马光焱

    浅议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调节课堂氛围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马光焱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9年)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通过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将在以下各方面得到发展:“获得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提高对科学和探索未知的兴趣;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认识科学的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创新教学模式,营造良好教学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愿学、好学、勤学,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会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本文作者就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调节课堂氛围这一话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目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氛围现状分析

    长期以来,高中生物教师迫于完成高考升学指标任务的压力及对新课程的理念认知出现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多数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应试教学方式。我们在课堂上看到的现象就是: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讲得津津有味,激情四射,板书一大黑板;基础知识的整理及系统化脉络清晰,生物理论知识讲解清楚明白。老师自我陶醉在自己天才般演讲才能之中,而台下的学生无动于衷,置若罔闻,表情呆板木讷,整个课堂死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就教师一个人在表演。教师的解释是生物教学任务量大,课时有限,知识点又多,不讲不行啊!于是多数课堂一讲到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的地位,而学生只能不停的被动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还有少数教师偏重理论知识的掌握而忽略生物实验的重要性,不做实验或少做实验的教师有之,用视频代替演示实验的教师不在少数。一部分自认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其教学案例几年都一样,不改变,不调整,与时代脱节,学生听课如同嚼蜡,一点新颖性都没有。所有这些原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课堂教学氛围,再加上理论与实际的脱钩,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也限制了学生的综合发展。

    二、营造和调节课堂氛围的策略

    1、注意教学语言的幽默性

    生物虽是一门严谨的学科,但教师也应该注意语言艺术的应用,采用幽默化的语言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一些难理解的知识简单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导入“遗传和变异”一章时开场白:“曾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惑着我,为什么刘德华长得那么帅,而我却长得这么寒碜?今天我终于明白了,这不是我的错,全是遗传惹的祸!”(对男教师而言。如果是女教师,可将范冰冰作比喻)听了这略显夸张的自嘲,学生朗朗地笑开了,上课的兴趣也上来了。在《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中,讲到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最高时,老师感叹道:“难怪《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说:女人是水做的。其实我们明白,男人也是水做的!”学生在哈哈一笑中对“水在生物体中的含量”有了更鲜活的理解。

    2、合理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帮助教师与学生实现共同发展的最终目标,这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恰当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教学上实现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有较大的效果。如在高二年级“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可设计为让学生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学生在掌握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可先就这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练习遗传图解的写法,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再分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先让小组内的成员交叉检查其余成员所写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红绿色盲出现的原因,最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红绿色盲的遗传是否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让正反方同学的观点充分碰撞,加深学生对红绿色盲遗传规律的理解,从而得出“红绿色盲的遗传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这一结论。这一教学环节的最大优势在于能较大程度活跃课堂气氛,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课堂形式

    近年来,多媒体逐步进入课堂,给教学方式带来了一场新的变革,推动了教学的发展。借助多媒体的声音、图形、视频等多种形式组合,能够有效地丰富课堂内容和形式,最大程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学习“染色体变异”这一内容时,生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等特点,给学生展示染色体变异的动态图和受染色体变异影响的生物图像,让学生能够深刻了解和认识染色体变异这一生物现象。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营造轻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优化教学方式,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将教师对生物学科特性的正确认知作为基础,然后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及教学实际情况等进行结合开展教学活动。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师生共同配合,塑造良好课堂氛围,从而实现生物教学的最优化。需要注意的是,调节、塑造课堂气氛最终目标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在生物学习中的应用能力,这一点也是氛围营造的意义所在。

    点击次数:111  发布日期:2020/8/1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