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刘荣利:透视语文教学特征

    透视语文教学特征
    ◎ 陕西省定边县第一小学 刘荣利

    语文学科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在和谐社会背景下,在走向新课程改革中,我们应该给孩子打下怎样的语文基础,究竟怎样进行语文教研教学工作呢?我就小学语文教学的认识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坚持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是目前指导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最权威、最具法规性的观点。
    所谓“工具性”、“三老”(叶圣陶、吕淑湘、张志公)认为,语文是工具,这个“工具”既是生活的工具,“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又是其他学科的工具(基础),还是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工具(终极目标),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任何形式的语文教学都必须以语言实践为主体、为归宿。
    那么,语文的人文性又指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语文课程中的人文性至少包含三层意义:第一,体现人文之“文”即强调用语文课程所特有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拓展及深化学生的精神领域,对学生的人文精神“固本厚根。”第二,追求自由的精神,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自由及自主性,把“选择权”还给学生,精心呵护,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反思和怀疑、批判的精神。第三,强调每个人独特的生命价值,尊重学生的独特性、差异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所谓“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内在地融合于语文这一本体中,两者是语文根本性质的相辅相成,不可分离的两方。
    可见语文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具有人文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便是语言,这正体现了语言的性质。语言和思维、语言和思想、语言和精神是统一的。具体到语文教学中,就是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整合“三维目标”提高语文素养
    课标在“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我认为,课堂教学中的目标优化整合,就是把三维目标以文本内容为平台进行梳理,由一条清晰的主线串联成目标群。
    语文教学在教学中并非是现成的结构性知识,而是知识的结构。因此,必须有序地整合目标,使之形成有结构的目标群,不能单纯地限局于40分钟,而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文本,服务于学生的未来。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即培养具有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新课程在学习方式上确定了“自主、合作、探究”为核心的理念,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为具体形式的学习方式,这就形成了新课程标志性学习方式。
    总之,我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是现代语文教学的着力点,是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必然途径,从而最终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培养出建设和谐社会必需的全方位人才。

    点击次数:146  发布日期:2013/9/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