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张 敏
浅谈如何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
◎ 陕西省大荔县观音渡小学 张 敏
数学课堂原本的面貌应该是与生活紧密联系的,是具体可感的,是生动有趣的。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学生会对数学产生错误的看法,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来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师,在于我们的数学教师没有抓住数学课堂的本质,没有从学生的年龄阶段、心理特点出发,没有遵循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没能很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没能达到课堂教学的切实有效。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注意经营好数学课堂,注意把生活与数学紧密联系起来,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生活化”。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
华罗庚曾经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从已有的生活现象,熟知的生活事例、常见的自然现象、亲近的社会生活中导入新知,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出示故事式趣题:“小明今年10岁,他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妈妈今年几岁?”学生顿生疑窦,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学三角型的特征时,结合生活实际提问:“人字屋架、电柱支架……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启发学生联想到三角型的稳定性,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教学与实际生活离的很近,数学问题就在我的生活中,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二、教学情景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学科,且数学知识的构建是源于对生活的积累和升华,对于刚接触数学的小学生来说,学习数学是一道难以越过的鸿沟。因此,在实际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挖掘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进而帮助学生跨过鸿沟,提高学生的生活化水平。
在教授学生“第几”和“几”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晨间会操时的队形进行排队站列,向同学提问:“一队有多少人?从自己的前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从自己所在队列的后方开始数,自己站在第几位?”排队的形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继而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第几”与“几”的概念进行区分与联系。通过这种模式进行情景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帮助他们准确了解数学知识,还能将所学知识正确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兴趣,促使他们在处理生活问题时,能够形成数学思维,有效运用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实践、游戏以及实物演示等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情景创建,帮助学生在具象化事物中习得数学知识。
三、训练习题生活化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四、作业设计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学实践是给生活以教育的过程,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分布十分广泛,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几乎都有数学知识的存在,所以,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化元素的重要性,通过捕捉和收集更多的生活素材,感受数学知识的力量和作用,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所以,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准确把握数学内容的相关特性,通过不断的创新和改进,来优化教学模式,实现作业设计水平的稳步提升;久而久之,保证数学作业的生活化设计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如在教“人民币”一课时,可以设计书店购物的教学情境,给每个学生发一定数量的购物券,然后教师放置一定数量的书籍作为商品,以此来练习人民币的使用、人民币币值的认识等。类似的诸如购物的生活化情境,一方面提升了小学生对人民币的计算能力,另一方面让学生体验到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高了小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那么数学知识的学习将不再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就会感到自然亲切。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生活结合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