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德”的培育 曾岚秦

    6

    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德”的培育

    四川省阆中市垭口中心学校   曾岚秦

       摘要:“德”指“道德,品行,政治品质,恩惠”[1]。“德”是成人之基、成才之本,教育家蔡元培说“德是完全人格的德”。有句话说得好:“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英语是基于语言基础的一门学科,英语教学如果一味地重视语言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浸润,淡化了对学生“德”的渗透,就“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就不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德”的培育。

     

    关键词英语教学   “德 ” 

    一、“德”的培育是时代的需要

    时代需要“德”。2018年9月10,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目标。英语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纯粹的语言学习上,在英语教学中,要把英语语种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民俗习惯等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从语言学习中感受“德”,从知识浸润中提炼“德”,围绕时代精神培养政治品质,加强品德修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二、“德”的培育是学生个性成长的需要

    良好的个性成长根植于“德”的培育肥沃的土壤中,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的个性的策源地。“教育者在关心人的每一个方面、特征的完善的同时,任何时候也不要忽略人的所有各个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首要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里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是道德”[2]。

    品德、道德、人格等“德”的培育是学生个性成长的关键,学生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有没有健全的人格,有没有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是不是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关键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德”的培育。“德”的培育首要的是教师要有高尚的师德,高尚的师德是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质,以教师的“德”感染学生的“德”,教师的言谈举止和行为习惯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具示范性与感染力,教师的示范效应会潜移默化地在学生心中留下深刻的烙印,“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育人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儿童跨进学校大门,成了教师的学生之后,儿童就会无限地信任教师,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他来说就是神圣的真理;教师的行为在儿童看来就是智慧的化身和道德的典范。“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体现在学生个性成长引领的方方面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师德是学生个性健康成长的航标。

    三、“德”的培育是学生英语综合素养提高的需要

    人的素养的核心要素就是道德、品行等“德”的素养,英语综合素养的提高是建立在“德”的素养基础之上的,没有高尚的德,素养无从谈起,有才无德是危险品。四川仁寿15岁初中生用砖头连砸班主任头部,这是道德扭曲丧失人格的典型……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不仅仅在学习、运用语言能力方面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运用语言、步入社会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体现的大爱大德大情怀。英语是一种语言交际工具,在当今开放的大世界格局中,用英语与世界交流已成常态,在交际中首要的是展示人的气质与形象,而气质与形象的基础就在于人的德行,英语教师要在英语教学中至始至终渗透对学生“德”的培育。

    四、“德”的培育是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的需要

    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一方面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知识、技能、学习兴趣、方法等学科内容的认同与提升,另一方面还要获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堂的民主和公平道德发展方面等政治品质类“德”的“营养”,二者兼备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德”的培育是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需要。

    学生在学校主要的学习阵地在课堂,课堂是社会的镜子,学生从小就在课堂中学习有关公平、公正的知识,这些知识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创造这样一种学习共同体,即民主、公平以及对所有学生同样高的期望。教师在设计每堂课教学方案的时候就要把“德”渗透于课堂教学设计中并在课堂实施,既要让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中学到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民主和公平,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尊感,以德促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确实善于在每一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为他打开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里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吸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这个领域就是道德发展。”[4]学生自尊感增强了,潜在的学习动力就能被激发出来,富于联想、创新等思维也随之产生,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提高。

    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仅仅是“授业”,更要给学生修“德”解惑,变纯粹的语言教学为知识与“德”合为一体的英语综合素养教学,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重在“传道”,传授做人的道理,培养做人的良德,注重对学生“德”的培育,用“德”贯穿英语教学的始终,造就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P360。

    [3]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

    [4] [苏]B.A..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6月第2版,P361、P362。

     


    点击次数:136  发布日期:2020/4/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