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杨迎春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浅析

                          ◎    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中心小学     杨迎春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和生活实践能力。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放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题能力上,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教师教学的核心。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得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之后,在日常生活中不懂得如何运用,导致大量“高分低能”的学生出现。这是一种不合理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不符合当前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希望。

    一、生活化导入,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导入的生活化,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成功的生活化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带着数学问题接触实际,加深对数学问题的理解。具体来说,可以将公式、定理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到课堂中,通过将数学抽象概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理解数学知识,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自身的价值。但要注意导入教学内容的案例不可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为小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所以教师要精心挑选教学导入内容,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好桥梁。

    如:在教学《年月日》时,可出示故事式趣题:“小明今年10岁,他的妈妈从出生到今年只过了8个生日,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明的妈妈今年几岁?”学生顿生疑窦,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学生探求奥秘的欲望油然而生。又如:在教学三角型的特征时,结合生活实际提问:“人字屋架、电柱支架……是什么形状?为什么这样设计?”启发学生联想到三角型的稳定性,让学生深深的体会到教学与实际生活离的很近,数学问题就在我的生活中,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引入阶段正处在一堂课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程度,结合学生身边的实例导入新课,不但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内驱力,而且可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人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在动力。

    二、生活化 课堂,提高理解能力   

    在小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中,也是思维由形象化向逻辑性转变的一个过程,数学中更多内容都比较复杂、抽象,需要学生在认识中不断克服理解上的差异化,这就需要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当中恰当的运用方法,促使学生形成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顺利转变学习方法以及思维方式,形成正确的数学学习习惯和模式。利用生活化教学的方法能提升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实际运用数学的能力,生活中产生的经验和获得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答问题的实质性因素。

    例如,在新课标数学实验教材第七册《教育储蓄》一节,课后设计如下练习:为了使贫困学生能顺利完成大学学业,国家设立了助学金贷款,助学金贷款分0.5-1年期,1、3年期,?3-5年期,?5-8年期四种,贷款的利率分别为5.85%,5.95%,6.03%,6.21%,贷款利息的50%由政府补贴,某大学一位新生准备贷6年期的款,他预计6年后最多能一次性还清20000元,他现在至多可贷款多少元?这个例子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银行贷款的问题,体现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生产密切联系的特点。教学中选用类似的习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生活化探究,提高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思,才能体验探究者的乐趣。

    如教学“求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教师先出示信息:“六(一)班共60人,女生占”。问看到这些信息,你想到什么?生:男生占全班人数几分之几?生:女生多少人?生:男生多少人?以上学生提出的三个问题,前两个刚好是本节新知的基础,教师如顺势而导先让学生解决前两个问题,为新知教学作好铺垫,进而集中精力引导学生探究解决第三个问题,即本节的新知,目的就明确了。可教师偏偏还不断的追问:还有吗?还有吗?于是学生又提出“男生是女生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几分之几?”有的学生确实提不出了,只好说:“本地学生有多少人?”“三好生有多少人?”……试想,教师的“还有吗?”“还有吗?”这样的随意提问严重偏离了预定的目标,使学生模糊了学习方向,且浪费了大量的有效时间,造成了教学的失败。因此,提问首先要明确所提问题所要达到的预期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使提问更具针对性。

    四、生活化训练,提高知识运用

    课堂练习是教师对学生的数学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检测的重要方式,也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有效方式。习题训练是数学教学中重要而又枯燥的内容,所以教学生活化离不开训练习题的生活化。生活化的习题更能给学生亲切感和熟悉感。

    例如,在教学简便算法时,教师可以设计出一道等式:186-98=186-100+2。很多同学会无法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通过生活情境假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如:“小明和爸爸去商场买东西,爸爸手里有186元钱,爸爸买了一袋面,价格为98元,结账时,爸爸拿了100元付账,收银员找给小明爸爸2元钱,即186-100+2。”通过这种联系实际的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数学练习,用具体的生活实际展现给学生,不仅可以促使学生用生活经验掌握数学概念,还可以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理论,从而对数学知识形成更加清晰的认知。在教学统计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同学们在体育课时都喜欢做什么运动?”这样,学生在体育课时便会注意观察周边同学的情况,开始初步接触信息收集与整理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探索出信息收集与整理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锻炼学生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

    总之,生活化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因此,在积极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及时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观念,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断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点击次数:50  发布日期:2020/4/22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