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梁 妮
论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
◎ 广西平南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梁妮
摘 要:舞蹈取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通过历史的沉淀,艺术的加工,精炼的创编,用舞蹈艺术的形式再现。舞蹈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典型化的过程,无论什么样的题材,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都需要经过不断地发现,提炼,构思,创作,夸大或者缩小的艺术手法,这都是典型化的过程。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日子里更加善于发现生活,投入生活,热爱生活,勇于创造生活。
关键词:社会生活;舞蹈创作;艺术源泉
艺术创作来源于生活,舞蹈也不例外,舞蹈创作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了生活,舞蹈的创作就是无稽之谈。通过对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使人们更清楚的认识到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
一、舞蹈是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的起源是在人民生活劳作背景之下,起源于对生活的模仿和精细加工,是具有一定审美艺术的表现形式,因而社会生活是舞蹈创作的源泉。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家庭,每个民族都有着自身特有的地理位置,生活习性,民族特色等等,造就了中华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各类具有地域性的特色舞蹈随处可见。
生活于大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对鹰有深厚的图腾崇拜,他们的舞蹈就时常会出现鹰击长空、鸿雁高飞等这样的舞蹈形象。居住在风光秀美的西双版纳中的傣族人民,傣族舞蹈中模仿鸟兽居多,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傣族人民最喜爱“孔雀舞”,基本体态的“三道弯”,就是因为傣族人民大多生活当中在担水、挑谷、扬场等劳动时多多有这样的特征,而舞蹈中的形象就源自傣家人民平常的生活习性。
各式各样经典舞蹈动作都源于人类日常生活和劳作经验所加工而产生,舞蹈取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通过历史的沉淀,艺术的加工,精炼的创编,用舞蹈艺术的形式再现。人们通过舞蹈动作来展现自身民族的特色和风情,通过舞蹈向世人传递真情实感,抒发自己的情怀,更抒发人民的一种寄托和愿望。
(一)、舞蹈艺术的美化了社会生活
舞蹈艺术从无到有到精,提取社会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积累。但是在繁华的社会生活中,万事都是有几面性的,既会展现了精美绝伦一方也不乏出现丑陋无比的一面。两者同样都会出现于舞蹈艺术创作当中,然而丑的一面经过了人们的提取、加工、编排则会给我们展现出另一种风味的美感和魅力。
在繁华的社会生活中,很多状态都有可能是丑的,比如平常人们在劳作当中的撒秧、割谷、敬酒等等,这些动作平日里并不好看,表现得粗鲁,蛮力,肢体丑陋等等,又比如抗日时期我们的战士在战场的奋战场面,少不了血腥四射的,有横尸遍野的场面,但是经过人们的艺术提炼,艺术家的精细创编在舞台上通过各种画面,技巧,动作等所展示的是质朴生动、形象简练而又富有角色特点的舞蹈形象,这样典型的美感既能充分地激起观众的审美共鸣,又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二)、舞蹈起源于生活,生活也离不开舞蹈
舞蹈艺术起源于自人类历史长河中的远古时期,是人们劳动生产生活的模拟创作和再现,。它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这样的艺术自古由来,特别是身在现代生活的我们,感觉自出生以来,这样的艺术形态就伴随左右,以各式各样的形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文艺活动,有大大小小的舞蹈课程,大街小巷中大姨大妈们跳着律动的广场舞,随处可见的艺术中心,少数民族寨子里伴随欢歌燕舞的各种节日,电视节目中各类的舞蹈选秀舞蹈大赛,越来越专业的艺术高校等等,不管是什么类型的舞蹈,它都有吸引人的一面,都有它独有的魅力和自身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二、社会生活与舞蹈创作
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在此前提之下,人类才开始了艺术活动,进而产生了艺术创作,而舞蹈属于艺术领域一部分,舞蹈创作与社会生活有着丝丝缕缕的关系。
比如《采茶舞》《草原酒歌》《霸王别姬》《云水洛神》等等这些人们在日常常见的经典作品,无不都在体现人类在日常的各种劳动生活,各种战斗和操练场景,各种由人类头脑幻想出的妖魔鬼怪神的形象舞蹈具体化。所以,它们依然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反映。只是我们创造出的艺术形象比普通的实际生活要更高大,更强烈,更具体,更具有艺术价值。
(一)观察生活,捕捉形象
大千世界,姹紫嫣红,万象纷呈。观察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来源,而舞蹈艺术更加需要生活中的点滴观察。通过各种感知神经来感知周围世界,观察,体验,揣摩,领会,创作等等是艺术创作需要经过的漫长道路,观察生活要从点滴入手。
中专业编导课上,教师会通过各种手段来激发学生自己对日常生活和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提取,比如一个细微的开门动作,教室里静止的把干,角落中平放的椅子,窗户上随风飘动的窗帘等等这些与我们平日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只要发挥我们自己的观察和想象,懂得捕捉这些细微的变化和美感,进一步创作和编导,就会为舞蹈作品增添独特的魅力和精彩的瞬间。
(二)典型化的提炼创造
舞蹈作品是每一位艺术创作者特有的构思和呈现,每个成品舞蹈所需要表达的内涵都不尽相同。舞蹈的历史长河中,每个时期会有每个时期的代表作,舞蹈演员和工作者要善于抓住每个时期的特点,丰富生动的肢体语言,结合舞蹈中的灯光背景,阐述着什么样的意境 ,背景音乐节奏的编排和运用,以上种种的结合造就的是个性鲜明,百花齐放的舞蹈艺术领域。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千手观音》,舞台上的演出瞬间震撼的全国观众的心灵,这个舞蹈第一次出现是在残奥会上,它的成功在于还没起舞就先得分,因为演出这个舞蹈的舞者都是残疾人,舞蹈演出完全弥补了他们的缺陷,观众完全沉浸于舞蹈的美感当中甚于忽略了他们身上的缺陷,在他们身上映衬的是一个完美舞者的光环,舞者们的敬业加上精湛的编排和精美的舞台效果给观众带来了完美的视觉享受和心灵震撼。
(三)、审美情感渗入于舞蹈创作中
情感是舞蹈的灵魂所在,无论是舞台的造型、动作、律动还是舞台的意境都包含了情感。在特有的舞蹈情景当中,动作的姿态,节奏,力度,方向和强度在不同的舞美灯光配合下都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性格和形象,向观众展示众多复杂的情景和舞台效果,在连绵不绝的惊心动魄中展示各具特色的人物性格和舞台形象,情景交融,交相辉映,而舞蹈更需要情感的深入。
荷花校园舞蹈大赛金奖舞蹈作品《南京.亮》,整个舞蹈通过短短的8分钟时间,通过人体组成舞蹈语言艺术,展现了1937年南京大屠杀那一段让人无法忘却的灾难和历史,通过舞蹈演员投入和尽情的情感演出告诉世人那段经历不仅仅只有悲痛,还有中国人们内心的那种明亮和对自由的追求。
三、当前在舞蹈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建议
随着国家的日益强盛和不断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上也越来越高,国内外不断涌现大批的艺术院校,为培养专业的艺术人才打下良好物质基础。但是却出现了很多令人堪忧的现状。
现在专业院校所开设的专业课程比较单一化,缺乏了一股激发学生发现周围和兴趣的力量,条教式的上课模式难以培养学生特长和发展,学生不善于发现生活,舞蹈创作不懂得从生活中取舍,缺少一份自主感和主动性。还有,很多艺术生都是因为文化成绩差怕考不上大学,不得不选择艺考这条路,艺考成为了上大学的跳板,可是考上大学后,他们就会像纸老虎般经不起比较和考验,这些人会和那些真正学艺术的学生产生很大的差距。这有悖于艺术教育的原则,抹杀了德艺双馨,文物相融的本质。
在舞蹈创作当中无论是选题,编排,创作很大一部分都需要创作者运用到自身的文化底蕴,懂得社会生活是我们创作舞蹈艺术的源泉,运用生活中的点滴,提取精髓,回望历史,衔接当代,展望未来的创作构思,作为一名优秀的舞者不仅仅要有深厚的专业技术扎实的功底还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因此舞蹈创作深受文化底蕴的影响,结合具备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结构,才能称得上是一名称职的舞蹈工作者。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等等,这些都是前辈们对于舞蹈艺术创作和事业的经验之谈。现在活跃于世界舞台的艺术家舞蹈家们无不都是经历过长期奋斗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勤奋刻苦钻研反复琢磨才使艺术造诣达到精练纯熟炉火纯青的地步。
从生活到舞蹈创作,绝非照搬照抄生活原貌,而是从生活中提取材料,再将材料进行更深层次的提炼和加工,加以历史底蕴,加以情感因素,塑造出具有独创性的、新颖的舞蹈形象。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舞蹈工作者,更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创造出越来越丰富的反映时代精神贴近生活原型和与世界艺术接轨的舞蹈精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