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生活化数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王新龙
设计生活化数学 提高教学有效性
◎ 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中心小学 王新龙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只有通过生活教育,才能使数学教育成为真正的数学教育。小学生在学习中多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数学教学中把教学内容多接近一些生活实际,更利于学生接受和学习数学知识。因此,对于教学内容,我们要尽可能地挖掘其生活内容,建立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主动构建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一、生活化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力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一开始,如果教师能够牢牢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那么,接下来的学习就会轻松很多。在导入阶段,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学生身边的事物引出数学知识,就会让学生感到自然、亲切、感兴趣。
例如:在“克与千克”的教学中,可设置学生到超市去调查的场景,让学生在调查,的情境中学习新知。教师可以问:“小朋友,你们到超市里去买过水果、饼干和糖吗?”学生齐声答道:“去过!”教师问:“买这些东西要用什么来称?”指名学生回答:“电子称”。“用什么作单位”。“称的少用克,称的多用千克”。“对了,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去超市购物,一起来了解有关质量单位克与千克的知识。”接下来整堂课就围绕着模拟买卖货物的场景进行教学,学生学得高兴、轻松、兴趣昂然。到超市去购物,是学生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事情,他们常常在家长的陪同下去超市购物,对于这一情境,学生有着相应的生活经验,他们对这样的情境感到十分熟悉,因而在课的一开始就充满了参与的积极性,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这样,从生活实际中引出问题来,能够强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断的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生活化教学语言活跃课堂氛围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
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三、生活化课堂提问家学习热情
巧用问题教学法,导入生活气息小学数学课的开始,老师通常会按照教材的顺序,从基础开始教学。这样虽然是公认的教学顺序,但是不具有创新性,更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决定了采用问题教学方法,能大大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唤起解决问题的热情,从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而在问题中加入生活元素,学生感觉更加熟悉,好奇心更加强烈,更有利于后续的学习。
如学习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时,老师可以提出问题"今天早上,老师骑车来的时候,发现总共30个停车位,还剩下7个空的,那谁知道今天有多少位老师是骑车过来的?"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学生感觉到熟悉,又能帮助他们建立一定的场景,铺垫加减法的学习。用此问题为例子或者是引子,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想象相同的场景,提出相似的问题等。现实生活中包含着许多数学问题、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只有当问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思,才能体验探究者的乐趣。
四、生活化课后作业提高教学效率
课后作业是强化学生知识掌握的重要手段,作业不仅仅是课堂的延伸,同时也是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认知的重要方法,而在这一过程中合理运用生活化问题作为作业,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要从生活实践出发,合理设计问题,避免脱离实际的问题出现,从而让学生的认知出现偏差。
比如在进行余数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生活中购买物品问题来设计相应的作业,例如:“妈妈让我去超市购买5袋糖,每一袋糖的价格为2元,妈妈给我15元钱,那么购买完之后还剩多少钱?”通过大量实践发现,生活中能够用得上的问题很多,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对问题的积累,通过注意不同情境下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看到多种问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当然任何好的教学方法都需要教师来实施,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合理引入生活情境,这样才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学生课堂。我们的数学教学中处处有生活的道理。数学课堂只有再现数学知识与自然科学,人类生活的联系,不仅扩大数学教学的信息量,而且也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各方面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