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忠芝:浅谈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兴趣的培养
◎ 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第二小学 叶忠芝
语文学科的广大教师,经常就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进行着广泛的探索。因为它是学好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动力。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浓厚兴趣,学习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著的追求、勤奋的探索。正如郭沫若同志认为的:“兴趣出勤奋,勤奋出天才。”那么如何激发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乐而喜学呢?
一、师生之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联系,爱是其中的核心要素。爱需要我们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其各方面给予关注,多给学生鼓励与鞭策。充满爱的课堂,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强劲动力。目的是使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一个过程转变。学生可能由于受种种原因有身体情况、家庭情况和社会情况不喜欢学习,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由此对自己失去信心。作为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培养学习兴趣的关键。比如我们班上有个叫顾子奇的孩子,作业本上的字龙飞凤舞,能与狂草相媲,然而无意间我发现他书本封面上端端正正的写着自己的名字,我没质问他,只是在他交起来的作业本上写一些鼓励性的话如“运动方面你是大家的偶像,写字你也不会让大家失望的,对吗?”;“你能把字写端正,送你一个红苹果”……果然,三不五时的在作业本上写一两句话语比拉扯着喉咙喊的效果明显太多了。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沿着问题去想象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导学生沿着问题去想象,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教《小松鼠找花生》这一课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我提出问题:“小松鼠为什么找不到花生?”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为了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我再提问:“如果你是小松鼠,你会怎么做?”这时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了解了一些自然常识。
三、采用角色表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心理学研究证明,具体的形象对人的感知具有神奇的作用。越是鲜明、具体、活泼、新颖的形象,就越能缩短感知的时间,引起联想、想象,激发人们认知的兴趣,从而提高效率。表演集声色行情于一体,具有立体感,形象最具体。因而,在语文教学中采用角色表演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既省时省力又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这种方法,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或充当“导演”指导学生表演,或亲扮角色为学生表演。比如,教《西门豹》,为了使学生更真切地认识西门豹的智慧,看清官绅、巫婆的真面目,我选取河伯娶媳妇的那一段情节,要求八位学生上台分别扮演剧中人物。学生热情高涨,非常踊跃,很多人想上台表演。我从中选了两批演员上台表演。学生在笑声中,亲眼目睹,心领神会,如见其人,一系列动作描写之妙有了更深的理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捧出你赤诚的心,泼洒出你疲惫的汗水,袒露你的春风化雨的温暖,三尺教坛展演你如诗的技艺、才情,汇粹一个融化冰霜,海纳百川的学习环境,学生们熠熠生辉的眼光环绕着你,谁还能说我们的学生傻,我们的学生厌学,我们的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吗?
四、让评价成为激励学生兴趣的手段
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是多元的发展性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新课程要求评价要“立足过程”,通过评价发展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主要还是靠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过程性评价。正确的评价能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以及面对世界的勇气。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的对学生的成长来说的确是十分重要的。在作业中,我们也可以毫不吝啬地对学生的作业这样评价:一直保持书写工整无误的,评价是——总这么工整的书写真不简单!虽然字迹不太漂亮,笔划书写是认真的,你认真的劲头儿真棒。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评价得好能激励学生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学生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佳句也应该及时表扬。记得有一次,我发现一个平时作文很差的学生在文章中准确地用了一个表示时间过得很快的词“刹那间”,于是我在批语中这样写道:这个词语用得不错,今天你作文进步了。今后多留心观察生活,多看点课外书,认真作好记录,多写一写生活日记,教师相信你的作文水平会不断提高的。还有一位同学在作文中运用了这样一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于是我在他的作文后面这样评价道:用得不错,老师相信你现在一定是时间的主人,将来也一定能有所作为。如发现学生写得特别好的作文,便在评语中写道:“老师批改你的作文真是一种享受,未来的大作家继续加油,美好的前程在向你招手”。
总之,学生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所以,作为语文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语文这门课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