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平民教研理念下区域研修功能浅说赵开新
基于平民教研理念下区域研修功能浅说
◎ 四川省广元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赵开新
摘要:基于平民教研理念下的区域研修打破了校际壁垒,实现教师全员卷入式教学研究,以自下而上的方式聚焦问题,通过“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的路径,直指教师专业发展。这一平民教研理念下的研修平台建构有效促进了教师群体间分享教学经验和智慧,让那些散落于教师个体的零星的体会或经验汇聚成为群体共同享有的专业知识资源。
关键词:平民教研;区域研修;教师发展;功能
教研对学校和教师个人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和价值。随着新课标正式颁布、统编教材实施,课改进入深水区,囿于传统校本研究如同坐井观天的一校之研,让学校教研组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受到较大局限。这表明传统教研难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深度推进的需要。加之,应试教育下的基层学校科研多数停留在少数骨干教师身上,形成一线少数教师搞教科研,多数教师看科研、看教科研的局面。基于这一现状,广元市教科所立足教学改革需要,启动基于平民教研的区域研修活动实施,学区内两所或两所以上学校结成联盟,教研组之间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些教学现象与问题,定期或不定期交流互动,或上课研讨,或理论学习,或沙龙辩论……校际联合教研活动应运而生,为教研创生了新的更大平台,有效助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一、聚焦教师发展上的问题诉求预设研讨专题
经验告知我们,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过于宽泛,势必导致精力过于分散,长此以往教师的主体意识容易弥漫流失。只有当问题聚焦了,着力点才能更加明朗,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过程,才能更有核心价值可以依托与附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辩研。近年来,广元市零八一中学、利州中学等市直属初中学校、市城区和苍溪县高中学校在校际联合研修活动中,研讨专题的内容提前在校际间、教师中进行征集,或是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面临的争议,或是专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需求与困顿,研讨“议题”根植课堂,强化了针对性;研讨组织形式,或是设计交流,或为辩课研究、理论探讨、学术沙龙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加强了研讨磁场,吸引了区域内一线教师的关注与参与。
二、聚焦教师实践上的需求确立研修路径
自我反思—校内讨论—校际互动。无论是采用何种形式、研讨哪类专题,如果没有教师个体自我反思的真思考,就没有参与教研的真交互。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每一位教师对于研讨的每一个专题都拥有充分的话语权,没有教龄长短之别,没有教学水平高低之分,都是平等的研讨同伴,大家优势互补,相互传、帮、带,同道同行,集体进步。为了提升区域研修活动的最终时效,有必要先在校内适度研讨,参与研修活动之中,预先去除一些小话题,初步形成各校的教学个性,研修活动的定型成果不能保证都百分百正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并且成功的经验与结论如果没有更进一步的实践推广与扩大分享,那么也将失去它的应然价值。所以在活动结束之后,还需创设多种路径进行反刍深化,并再次区域交流跟进。所以,从某种层面上,实践的跟进与检验,既是区域研修活动的后续,更是区域研修活动的成果。
三、聚焦教师研修上的迷茫开展指导与引领
为让区域研修活动少走弯路,研讨脉络更明朗。限于专业能力,囿于校际之间的教学研讨水平,一方面要不断提升本土专家的指导水平,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更高层级的校外专家进行会诊。专家的点评分析往往放在参研教师充分交流之后再进行,对于一些“争”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聚焦指导,对于重点或焦点问题,一线教师能获得更深层次的启示。专家环节虽然花时不多,但能高效地整体实现了全体参与教师纵深发展可能的最大化,提升区域研修活动的实效。
四、聚焦教师研修中的时空开启网络研修平台
在区域研修活动中,借力QQ群、微信群等网络平台便捷地将每次研讨活动转化为即时智慧分享。这种方式方便了一线教师交流教学案例,网络展示让教师实践的机会更多,让每一位教师“进得来,留得住,有收获”,并且保证了研修质量。
一是借用网络平台交流或推荐优质视频报告、精彩课例,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网络研修资源的价值,让更多的教师在网络研修中受益。二是把网络研修作为开启教师专业成长的窗口。以网络研修的主题为切入点,为教师购买相关书籍,引导教师全面、深入地开展学习,扩展、升华教师在网络研修中的认识,使教师进一步明晰教学改革的方向与方法。三是借网络研修,引发教师深入学习、研究、交流的热情。为了展示网络研修的成果,分享网络研修的经验,交流网络研修的心得,征求网络研修的建议,将教师团结在一起,凝聚在一起。四是借网络研修跟进研修过程的引领与指导:及时查阅教师学习情况,点评教师作业;关注教师提出的问题,及时进行答疑;与教师交流对课例的看法,修正教师偏颇的观点。网络研修平台有效地帮助教师解答了研修过程中提出的教学困惑,提高了网络研修的综合效益。既“高大上”又“接地气”。
五、聚焦研修活动的长效性构建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调动每位教师参与研修的热情与效度,一是要为教 师的专业发展所需平台提供尽可能的倾斜与帮助,助其专业发展有 所突破;二是可以在学期末及时进行工作总结,明确得与失,并根据教师的参与效能、专业成长等多方面进行民主测评,评选出教研积极分子。
保留一些争鸣内容,再放到校际交流时共聚一堂,进行大交互,实现思维碰撞与资源分享,形成校际之间的教学共性,提升亮点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逻辑更清晰的研讨成果,从而让每一位教师浸润于联合教研活动之中,提升了教研实效,促进其专业发展。校际研讨活动结束后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实践的跟进,立足每次研修大方向视角,在开展区域研修活动之后,要引发学校、教师后续性的思考,并不断调整与完善研修过程,从一个更大的视角让区域研修活动做得更有厚度。
六、聚焦研修活动的氛围促进百家争鸣
传统的联合教研方式,由于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内容安排上通常就是上几节展示课,请专家做个点评,教师们已经习惯了这种只看课而没有交流的状态。在这样的模式下参与教研活动,每个参与者所看所思都没有一个表达诉求的时间和空间,虽然有的活动安排专家点评,也只能解惑一部分问题,其他教师更多的问题也就成为各自的疑惑带回到工作中,“自生自灭”。这样的活动难以有持续性。旺苍等县区立足“新教育”县域推进,在区域研修活动深度实践中,通过抓县域教师读书学习、学科组联动的互动切磋、课题研究,高度凝聚和调动了管理团队、教师团队参与研修积极性,在“新教育”推广实践中呈现百花齐放局面。这类研修活动的组织者通过提供一些争鸣内容、共同研究的微课题,再放到区域交流时共聚一堂,进行大交互,实现思维碰撞与资源分享,形成校际之间的教学共性,提升亮点教学,实现价值最大化,形成内容更丰富、层次更高、逻辑更清晰的研讨成果,从而让每一位教师浸润于联合教研活动之中,提升了教研实效,促进其专业发展。
七、聚焦研修活动的效益关注年轻教师的成长、骨干教师的成熟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自身努力之外,外部环境的影响与支撑至关重要。区域研修有一个特征非常明显,那就是参与的方式可以个人,也可以学校团队的形式“出战”,这就不可避免地具有竞争性,各方之间表面上看是合作交流,实际却都在使着全力要证明己方的实力。
问题对于唤起年轻教师成长的渴望、探索的冲动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区域研修搭建的草根问题交流平台,每一次区域研修的专题研讨直接“链接”着鲜活灵动、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问题,其实质是一种激活问题型危机培训。研修活动让年轻教师带着问题、带着兴趣而来,带着更多的问题、更大的兴趣而去,最终通过情景、事例、疑问激活年轻教师的内存问题,特别是激发他们提出基于本我的、富有个性化的真问题。
实践表明,基于平民教研理念下的区域研修打破了校际壁垒,凸显了教学研究教师全员参与和问题聚焦自下而上的特点,通过“课例研究—现场互动—反思跟进”的研修轨迹,直指教师专业发展与课程执行力。这一研修平台有效促进了教师群体间思维的碰撞、理念的更迭,让那些散落于教师个体的零星的体会或经验汇聚成为群体共同享有的专业知识资源,最终实现教师发展、学校发展过程中的多赢,在当下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中发挥出卓越成效。
参考文献:
1.刘亚莉《区域教研工作转型的探索》,《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6。
2.张忠祥,杨永厚 《转型升级构模建制提升品质--新时期区域教研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陕西教育》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