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以情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梁安

     “以情育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新疆阿勒泰市第一中学   梁安

    随着社会对人才观念的更新,传统的课堂教学越来越显示出不足与滞后,面对严峻的挑战,需要课堂教学变革,这种变革就是要求课堂的根本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热情,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学习兴趣和愉悦的情感,即让学生形成一种健康的学习心态,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并发挥其个性潜能。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影响,有些教师在学生面前仍然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姿态,教师是为我独尊,学生是循规蹈矩。犹如郑振铎先生所言的是一种“顺民、忠臣孝子”似的教育。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怎能有学习的欲望呢?为此,我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自己近几年的教学,我觉得只有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渗透师生双向的丰富的情感交流,即“以情育人”,才有可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以情育人”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弘扬以人为本的教育想,要把学生看成有主观能动意识的社会人,是学习的主人。即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学生虽然年纪小,但每个学生都有自尊心。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更加尊重教师。

        尊重学生要发自内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尝试:

    一、  正确地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差异

    大千世界莘莘学子,个性特点千差万别,能力水平、习惯、性格家庭教育、环境各有不同,且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差别,进而才能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要抓住其闪光点,多鼓励,树立自信心。要相信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忌一刀切、一棒子打死的评价方式。

        二、在心态上要平等地对待学生  

        教师和学生之间虽存在着知识层次结构上的差别,以及资历,资格上的不同,但是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时候,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学生,而不要轻视漠视学生。对学生的意见看法能够做出公正的评价。

        三、在教学态度上要尊重学生  

    授课时,要用规范礼貌的语言对学生讲话。讨论问题时,要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在知识科学,学术观点面前人人平等。无论学生说得对与不对,教师都应给予善意的,积极的,恰如其分的评价。可用“你真行”“想一想”“肯定能说出来”“你的发言有独到之处”等语言,给予鼓励。

      “以情育人”还要求教师要热爱学生。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应是教师高尚情操的集中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所在。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爱一个孩子,换来的不只是孩子对教师的爱,还有对教师的信任,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会怎样去爱别人。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更为重要,只有把自己的心血,才智,和激情凝聚在对学生的爱之中,才能塑造孩子的心灵。特别是刚入校的新生,他们对学校充满好奇,对教师充满敬畏,对学习充满激情。此时,他们犹如一张白纸,充满憧憬来到我们面前。他们并不真正理解学习的重要性,他们更多的是一种感觉。一进课堂,他们的感觉更多的集中在教师身上,他们感到教师和蔼可亲,待他们很好,很爱他们,他们就愿意和教师一起学习。教师必须用对孩子们的爱,引发孩子对“亲情”的感觉。例如,一个轻轻的微笑 ,一句亲切的问候,“你是个很有潜力的孩子”……这些都会使他们感受到鼓励和关怀的喜悦。  有位老教师曾说过: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评中,他便学会谴责。如果孩子生活在敌视中,他便会好斗,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便学会关爱别人。所以,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教师。学生会因为喜欢你这位教师,而喜欢你所教的课,并由此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总之,“以情育人”就是要求教师用自己的爱去换取学生的爱,用自己的心灵去培养学生的心灵,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学生的热情,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知识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在知识海洋中大胆探索。

     


    点击次数:87  发布日期:2020/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