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浅议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陈宇

    浅议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   四川省沐川中学校  陈 宇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明确指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使学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具有科学文化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学习任务群以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语文的根本途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中的一种,是小组或团体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是现代创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既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又能对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作者就合作学习在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谈一点体会。

    一、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有效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一直让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在教学中应合理使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古诗词的教学中,就可以展开分小组讨论。让一组学生就“诗句解释”进行讨论,让二组学生就“诗歌赏析”进行交流,让三组学生就“写作手法”进行分析,…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不仅表达自己的想法,还会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优点。教师利用这一学习形式,把讨论、交流、互动、分享的权力充分给予了每一位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组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要通过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在分工合理的基础上,让每个学生的主动性都能够得到巨大的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小组成员积极进行讨论,为了能够使问题得到更加准确、更加完美的解答,各组成员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协调能力会得到全面提升。其次,不同特点的学生组成团队,在寻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解题思路,不断创新解题技巧,有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再次,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形态之一是“合作”,在合作中进步,在合作中提升,这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竞争观和合作观。

    二、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误把小组讨论当作学生的合作学习。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不时地看到,通常是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一声令下:讨论!于是学生前后四人分组围成一团,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又发号施令,停止讨论,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在这个讨论过程中,教师并没有过多关注学生讨论些什么(学生也可能在讨论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合作到何种程度,往往时间不够了就匆忙结束而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这种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的合作学习只能是流于形式上的合作,且这种合作只能为个别优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而更多的学生只是旁听者。

    (二)教师设置的问题或活动过于简单或复杂。问题设计简单了,学生轻易就找出了答案,缺乏质疑和认知冲突,失去了讨论的价值。如“你们认为祥林嫂的死与封建礼教有关吗?请小组展开讨论。”这些毫无价值的问题,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拓展,学生会产生骄傲自满情绪,渐渐的就会对参与活动失去兴趣。设计复杂了,谈论半天还涉不到正题,在边缘上,远离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的实际,只有基础较好的同学才能回答出来,长此以往必然会令其他同学失去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事与愿违,浪费时间,从而对以后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三、合作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掌握合作学习的要领。1. 分组要合理。异质分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2. 讨论次数适宜。并非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讨论,也不是每一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可以选择在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思考出现困难或意见不统一时进行。3. 讨论有价值的问题。应围绕易分歧、答案不唯一、方法不确定、个体难以完成等的教学内容老确定讨论的问题。如学习课文《梦想成真》,就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说说成功人士的事例和探求成功的秘诀等。4.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争论”的基础是矛盾观点的交锋, 鼓励学生“质疑”, 强化争论意识,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才有“ 争论” 的思想基础。“争论”必然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也能检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还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 组织课堂争论, 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将产生重要作用。教师应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 忌讳蔑视和搪塞学生。

    (二)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习惯。教师在语文课上布置一个讨论任务后,就需要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每个学生以个人的形式积极参加进去,并明确自己的职责,学会表达和组织自己独立思考的成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要让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讨论机制,根据具体问题,综合小组每个成员的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既要学会尊重其他成员的宝贵意见,不打断别人的交流,又要服从集体的决策。只要长期以往地实施这种方法,就可以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

    小组合作学习,随着时间的延长,学生的热情有可能在不断地消退,甚至表现为消极对待,为此语文教师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让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积极探索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形式,让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团队意识、评价能力、合作能力等诸多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点击次数:71  发布日期:2019/12/24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