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领悟课程改革内涵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李红莉

    领悟课程改革内涵    构建有效数学课堂

    ◎    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孙镇中心小学     李红莉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遵循新课程改革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学习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努力在课堂教学中转变思想,凸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拓展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与老师交流、讨论进行互动,并自主探索知识、掌握学习的技能与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构建和谐民主氛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往,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如果真诚对待学生,久而久之,学生也会用坦诚来反馈,师生关系才会和谐。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感情是教学的催化剂,教师要注重运用各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感情上联络。课堂上,老师亲切和善的教态,善意的微笑,生动幽默的语言,鼓励的目光和神情,一个强而有力的手势,一声由衷的赞许,甚至一个默许的眼神,都会激发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因此,教师应注意和学生建立一种相互尊重、信任、理解、合作的关系,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时,讲到将一个正方形通过折剪,变成两个三角形这一环节时,我拿出一张正方形纸,说:“小朋友,现在老师想变一个小魔术给大家看看,你们想看吗?”“想。”学生欢呼道。于是我转身一裁,把一张正方形纸变成两个三角形,故意问:“这个魔术好玩吗?”学生马上抢道:“老师,我们也会。”“哦,真的吗?我可不相信,你们也变给我看看。”于是,学生果然“上当”,每个人都完成了这一过程。我便故意沮丧地说:“完了,我的秘密全被你们发现了。”“哈哈哈”,学生大笑,笑得很得意,其实,这个时候最欣慰的还是老师自己,这一刻,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气氛更为融洽了,接下来的学习更为轻松乐意了。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摒弃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做到教学民主,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民主氛围,才能使学生敞开问题意识之门。

    二、构建自由开放课堂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也不应该把现成的知识结论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带领他们一起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引导他们积极地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并掌握学习方法,逐步使他们形成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激发学生针对数学问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他们敢想、敢说、敢问,学会比较,学会分析,善于创新。

          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一课,我引导学生观察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首先用电脑出示三个不同大小的圆,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圆的周长与直径有关,那么,他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再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直径与周长的长度,并计算出它们的比值,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三组数据,你能发现什么?学生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得出圆的周长总是它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最后,再利用电脑演示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此时,教师无需要更多的语言,便将不易的内容清晰、形象、生动地展示与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新课的教学从“教师讲,学生听的‘一言堂’”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群言堂’”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数学课堂成了“百花斗艳,百鸟争鸣”的学习乐园,为学生的创新提供了天地。

    三、鼓励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一个问题往往会有多种解法,不同的人由于思维方式的不同,运用策略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呵护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对于新奇的想法,我们要保护与鼓励;要给学生创造“异想天开”的机会,决不要随便地加以否定。在活动中,学生遇到挫折时,我们要增强他们百折不挠的信心和勇气,使学生敢于提出想法,鼓励他们进行创新的尝试,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主动地探求知识,多方式、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达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教学“按比例分配”时,有这样一道题:把蜂蜜和水按照2:9的比例,配制蜂蜜水,要配制330克的蜂蜜水,需要蜂蜜和水各多少克?学生独立解答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小组汇报。此时出现了很多种解法,有按比例方法解答的,有按归一思路解答的,有按列方程方法解答的,还有的按分数应用题的方法根据单位“1”解答的,然后学生进行评价,教师适时点拨。教师从实际出发,把评价权教给学生,鼓励学生指出别人方法中的优点及不足,从而让学生既锻炼了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升了思维能力,进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同时通过一题多解,鼓励学生求异,不仅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求异过程中也促进了个性的发展。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充分领会到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数学能力得以迅速提高,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主要是对学生的思维方法给予启发和点拨,适时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从中领悟知识的获取过程,增强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总而言之,新课程改革给广大教师,尤其是工作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不断学习、大胆创新和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自由宽松的课堂中,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方法,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点击次数:143  发布日期:2019/11/1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