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唐永祥

    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

    ◎   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大楠小学   唐永祥

    低年级要进行说话写话教学,多数是以看图说话写话的形式出现,而教学看图说话写话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语文作文教学的基础。低年级学生的作文处在启蒙阶段,只有教师注意培养兴趣,正确引导,启发想象,鼓励创新,巧妙评价,才能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可见说话写话是低年级作文教学的主要核心。如何培养低年级年级学生说话写话能力,本人在长期的教学中,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多种方法培养兴趣,让学生练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看图写话说话产生兴趣,才会乐写,爱写。

    (一)丰富学生生活,使学生有话可写。

    我平时把观察对象带进教室,如学生喜欢的玩具,学生喜欢吃的水果,孩子们的学习用具等,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边观察、边写话,也可在课堂上组织游戏或小竞赛;还可让家长带学生到山间、田间、小河、公园、动物园、植物园……让他们玩玩看看,看看写写,在玩中体验,在宽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写话 ,让孩子们从心底里觉得写话真是一种乐趣。

    (二)画画写写。

    画画也是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兴趣爱好,教师根据学生这一特点选择有趣的一景一物,让学生画画。孩子们容易抓住特点,画好后再写写画的意思,用画画的乐趣消除写话的枯燥,长期训练,就能使画画与写话相得益彰、图文并茂。

    (三)以活动为辅助,扩充学生说话、写话范围。

    说话写话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学会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这就要求教师要将说话写话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教师要创造一些情境,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一是讲故事。低年级学生对讲故事、听故事十分喜爱,用“讲故事”引学生说话入门,可促进说话的积极性。首先是组织学生召开故事会,那么,作为讲故事的学生,必然会感到自豪,一定会充分准备,讲得绘声绘色;而听故事的学生同时也受到了语言的熏陶,情感的陶冶。实践证明,从故事入手,给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说话能力的机会,学生的说话能力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的。二是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活动后,请小朋友选择一两个喜欢的节目练习写话。由于是亲身经历,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能描绘出节目的情形。三是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做一些他们喜欢的游戏或举行一些别开生面的比赛,在感受过快乐或紧张之后,让他们叙述一下活动的情形,学生定会跃跃欲试,有感而发的。另外,可进行课前两分钟或三分钟说话,说自己在家里的事,在同学之间的事,在活动中的感受,或者对他人的看法等等,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培养了说话能力,学会了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二、以观察为途径,培养学生说话、写话兴趣

    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它具有较深的理解性,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种方法。大千世界,有写不尽的人、事、物、景,然而,学生作文则往往空洞无物,这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观察,而是他们在观察时,没有得到正确的指点,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授之以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习惯。

    (一)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小学生写话,条理不清,言之无序是常事,那就要交给学生一定的观察顺序。如果观察有顺序,能为今后习作做到有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如,观察静态事物,可按“整体──部分──整体”的顺序;观察动态事件,可按“起因──发展──高潮──结果”的顺序;写植物,可按植物生长过程顺序;写动物,可按“外形──生活习性”顺序;写参观、游览,可按照空间位置转换顺序。基本观察顺序还可由表及里、由主到次、由上到下、由远及近、从局部到整体……这样学生观察有顺序,写话也能做到有一定顺序。

    (二)观察要抓特点。

    为了让学生的写话不要出现千人一面、万人一腔的现象,面对这么稚嫩的孩子怎么教呢?教师就要找材料举例子,例如,写眼睛,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双不同的眼睛。场合不同,同一双眼睛表现出的神情也不同。动物的眼睛更是千差万别。同是猫的眼睛,中午时由于光的照射眯成一道缝,而它晚上捉老鼠时则像两只绿色的小灯泡,炯炯有神。再比如写雨,让学生通过观察能抓住小雨细无声、大雨似珠帘、暴雨倾盆而下的不同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抓特点观察事物,提高了学生辨析事物、区别异同的能力,使学生在写话中能写出事物的个性来。

    (三)观察要展开联想。

    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以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如观察月亮,圆圆的时候像什么,弯弯的时候像什么,为什么有时圆有时弯,学生自不而然的就要去思考就要去想像,这样就加深了对月亮的深刻认识了。再比如观察校园里的栀子花,除了对花的形状、颜色进行观察外,还要引导学生由花想到像花一样的人──心灵如花的人,育花的人──花园中的园丁、辛勤的老师,由花的摇晃想到花儿在风中向人点头微笑等。

    (四)观察要“五官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在观察中要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做到眼看、手摸、口问、耳听、脑想,从各个方面了解事物的特点,全面、细致、深入地认识事物,在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事物立体形象。例如,指导学生观察橘子,通过视觉,了解橘子的颜色有青有黄、形状大小;通过触觉,感觉橘子外表的光滑,轻轻一按,还会出油;通过味觉,品尝橘子的味道;通过嗅觉,闻一闻橘子的芳香。同样观察人物、动物、事件等,都需要多种感官的参与。唯有如此,才能使学生获得深刻的感受,写出的习作才能生动形象,内容具体。

    (五)观察要养成习惯。

    教师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遇事多问,积极思考,逐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在课堂上,观察老师的言谈举止,观察同学回答问题的情景;课下,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况,有的在进行体育活动,有的在游戏,有的在修改作业,值日生在完成值日任务;在教室里种花,让学生观察发芽、长叶、爬蔓、开花的过程;遇到一个陌生人,注意他的外貌、语言、行动;同学们冒雨到校上课,及时让学生描写刮风下雨的情景,谈自己身处雨中的感受;举行完校运动会,让学生描写运动员奋力拼搏的飒爽英姿;自己受到表扬后的激动神态,做错事后的懊悔心情……如果学生能够随时描写自己身边的事物,则说明学生已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这样便会自觉地积累写话素材,写话时就能做到有内容可写

    三、词句积累   

    学写作文,不能有立竿见影、急于求成的想法,要让学生明白写好作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鼓励学生不要因一次作文的失败而气馁,也不要因进步而骄傲。我的做法是要求学生每日摘抄12个好词、4句好句。除了让学生积累书上的好词好句以外,我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历、经验或常识。久而久之,才能达到知识丰富,为我所用。

    四、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多种多样,每次把最好的有进步的写话在班级里学习,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做好批注和记载,在教室里设置专栏贴上 孩子们写的佳作……让孩子们充满信心,更加地乐于写话。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要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把看图说话写话这一教学法目标落实到位,这样才能既是为作文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点击次数:109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