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杨素凤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爱国精神

    ◎   宁夏中卫市第二中学    杨素凤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明确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支柱,学生在青年时代播撒了爱国主义的种子,并长期得到雨露的浇灌,阳光的普照,种子就会生长、发芽、成长。语文教学中育人的核心就在于培养学生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有目的地充分发挥文本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学生的爱国意识,使学生能够面对国内,国际上的竞争,保持和捍卫高尚的人格和国格。

            一、通过朗读诗歌,激发同学们的热爱祖国的感情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教育学家第斯多德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乎传授本领,而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初中课本精选了许多表现爱国思乡之情的诗作,蕴涵着诗人深沉而炽烈的爱国情感情。教师在与学生学习诗作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来感悟深厚的爱国情感。如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当我们满怀深情地诵读“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时,脑子里一定会呈显一幅气势磅礴、雄浑壮丽的北国雪景,油然而生热爱祖国山河之情。还如当诵读到艾青的《我爱这土地》的“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谁能不为诗人对祖国和人民深沉挚爱之情和为祖国的献身精神所感到呢?诵读到余光中的《乡愁》时,我们感到台湾同胞对故国的思念、盼望祖国统一和渴望亲人的团聚,这种血浓于水的民族之情必定让华炎黄子孙潸然泪下。像这样充满深沉的爱国主义之情的诗篇,还有戴望舒 的《我用残损的手掌》、舒婷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光未然的《黄河颂》等,只要教师牢牢抓住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用教师充满激情的朗读去感染学生,用恰当的方法去指导学生朗读,就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感情。

            二、通过散文对关键词句品味,唤起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分析时抓住文章的精华,启发学生深思,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如鲁迅的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有两条线索,明线是作者弃医从文的爱国思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顽强的革命精神,要使这个主题得到充分的发挥并以此扣击学生的心灵,教学对一些重要段落关键词语应着力推敲。文章的开头“也”字看似平淡,但渗透了作者的思想,表达了对东京的厌恶,对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的憎恨,促使作者离开东京,赴仙台。可以看出,作者胸中激荡着爱国主义思想。又如中间部分写作者受到日本学生的歧视和侮辱的情节,帝国主义电影宣传对作者的刺激,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这些议论性的文字,可组织学生反复诵读,让高尚的爱国主义思想,强烈的民族自尊的感情流入学生的心田。

            还如学习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时,可先多媒体播放“九一八事变”有关背景,介绍作者被迫离家流亡关内的生活,以便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然后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重点品味关键的语句,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找出自己认为写得最富有感情,最能打动人心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学生一定能够从“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我想起红布似的高梁,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的意景中,感受到东北的美丽和富饶,体会到作者对土地的热爱、怀想和眷念;能从“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 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感受到作者要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而发出的誓言。最后联系现实,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人民的反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严重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表明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认识到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新旧的历史,一定能激发起学生爱国士气,树立强烈的民族责任心。

            三、通过对小说人物的分析,点燃同学们的爱国意识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对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语文课本中古今中外反映爱国主义体裁的较多,最典型的如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教师教学时就可以采用移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文中韩麦尔先生向学生告别的场景是文章的高潮所在,教学时组织学生观看课本插图后,要求学生用饱含感情 的语言描述课堂上庄严肃穆的气氛,描述人物的神情、语言、动作表述韩麦尔内心的痛苦和期望,在表述中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文中那难忘的最后一课,虽发生在十九世纪的法国,然而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把这种感情迁移到学生身上,能使学生心中热爱祖国的火焰,燃烧得更旺。

    另外,说明文教学中也能体现爱国主义教育,我们祖国不仅有壮丽的山河,肥沃的土地,更有杰出的能工巧匠,建造了如赵州桥,卢沟桥、故宫、苏州园林等举世瞩目的建筑,这些辉煌成就,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是我国古代物质高度文明的见证。学习这些文章能激发起同学们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孙中山先生说过:“做人的最大事情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一代伟人邓小平的爱国情怀是亿万中华儿女的心声:“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地我的祖国和人民。”,育人之妙,存乎之心,总之,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财富,语文老师应贯穿始终,坚持有不懈,教学时要用语文学科固有的感情激流撞击学生心灵的琴声,冲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灿烂的文化,热爱生活,奋发向上。

     


    点击次数:93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