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幸福课堂 张静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幸福课堂

    ◎   山东省德州市庆云县金书小学     张静   

    摘要:近年来,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幸福课堂的建构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课堂感受,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相对于其他学科,数学略显乏味,只有对学生开展具有快乐感和幸福感的课堂教学,才能够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字:小学数学;幸福课堂;生活化教学;学习兴趣

    幸福是指一个人的需求得到满足而产生长久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并不与快乐、快感、方便画等号。查阅一下资料:它是人所追求的生存状态与存在方式,是人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得到统一满足时的和谐感,是人的身心健康和谐和人格充盈的完美状态,是一种生活得更好的能力。既然幸福是一种内心的体验,我认为师生的幸福不是写在标语上,也不是喊在口号上,而是师生之间完美、积极、乐观态度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其本身应该是师生双方体验幸福、享受幸福的过程。那么,如何构建幸福课堂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际,谈谈几点看法。

    一、 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      采用故事、谜语、视频资料等情景来唤醒小学生的兴趣。

    针对小学生爱听有趣的奇闻轶事的特点,在导入新课时,适当引入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寓言、典故、谜语、趣闻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丰富联想,而且兴致勃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再讲一年级《钟表的认识》时,我先给学生出示了一个谜语“小小圆形运动场,三个选手比赛忙,弟弟走了12遍,哥哥刚好走一圈。”猜猜看,谜底是什么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说:“表”,由此激起孩子们的兴趣。

    2、      采用创设游戏情景来唤醒小学生的兴趣。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好动、好学、好奇、好胜的特点,设置游戏性情境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活动之中。《平均数》上课伊始我叫起来两个小组,每组3个人,现场进行10米秒钟的排球比赛,结果一组35个,二组26个,老师接着拍了7个后说“我也是二组的,现在二组共拍了36个,二组获胜。”孩子们一开始蒙了,继而满教室响起“不公平,不公平,不公平—”,我笑笑说:“怎么不公平了?”“二组人多,一组人少,比总数不公平。”“那怎么办啊?既要体现公平,又要分出胜负,你们给我出个注意呗!”“算出平均每个人拍几个,在比较就行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更有力地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来唤醒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因此,教师从现实生活中引入数学知识,使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内容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活中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可以这样:同学们,校园花坛中的那个大雪松伴随着我们学习,为我们提供了绿荫,谁会计算出它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呢?通过观察,学生知道树干的横截面积是个圆,那么要计算树干的面积,首先要学习圆的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问题情境,就自然而然地激起了学习计算树干横截面积的兴趣。这样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使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从而提高兴趣。

    4、      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来唤醒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最新版)把“综合与实践”作为一项主要内容,它以一类问题为载体,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经验的重要途径。针对问题情境,学生借助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实际之间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小管家”一节教学活动中,我让学生调查每天家里花多少钱,把每一笔开支记录下来,算一算一天花了多少钱,一周花了多少钱,并利用自己的计算和父母谈谈如何节省家庭开支。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锻炼能力。
     二、教师必须更新观念

    1、幸福课堂教师要多一点关爱。 
      幸福是一种体验,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渴望被关爱,一句关爱的话语,可能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多给学生关爱、鼓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一节数学课上,如果教师常用微笑的表情、期待的神情、温和的语言营造活跃民主的课堂氛围,理解学生、爱护学生,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使师生双方达到感情的融洽,学生心理充满暖流,幸福体验随之而来。 要避免大声的训斥,教师负面情绪的宣泄,这不仅摧残着学生,也摧残着自己,教学也就毫无生趣,毫无幸福。 
      2、幸福课堂让学生多一点自由。 
      如今,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渠道多样化了,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已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这种表面的“无为”实际上恰恰体现了教师独具匠心的“有为”。学生需要的幸福课堂是“教师要少讲一点,点到为止,见好就收,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探索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去尝试、去体验发现的乐趣,品尝成功后的喜悦。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我让学生充分动手剪三角形,拼一拼,小组交流,然后进行比较,容许他们做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发生思维的碰撞,产生创新的火花;在自由的表达中,学生的个性也会得到极大的张扬;在表达过程中,学生那种探究带来的兴奋、发现带来的幸福写在学生一张张充满智慧的小脸上。

    3、幸福课堂需要教师多一点付出。 
      幸福课堂既体现着学生的幸福,也包含着教师的幸福,是师生生理、心理幸福的统一。教师的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日常教学工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必然会感到厌倦,如心态不好就会经常有怨言,更无幸福可言。我们应把研究教材、教学当成提高自己素质的必走之路,应把教学作为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体现。要对自己合理定位,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过高的目标定位容易让人因体验不到经常的成功而沮丧。所以,我们教师要想有一种好的状态,必须拥有好的心态面对工作。心态决定状态,有了好心态就有了好心情。心情是可以传递的,教育是爱的事业,有了好心情,教师同学生“打成一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就能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陶醉,接受情感的洗礼、引导和激励。 
        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教师,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欢乐,你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教师的幸福源泉来源于学生的成功和他们的真情回报。所以,教师要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博大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有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和处理教材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媒介,是教学的主要依据,但绝对不是唯一依据。所以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思维,最后放手让他们自由奔跑,不被教材所禁锢,大胆地让学生讨论交流。否则,学生就会失去自我、自信,也失去了学习兴趣。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鼓励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在教学中只要我们注重教学观念更新,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一定会迸发出五彩缤纷的火花。
      总之,学生心中的幸福数学课堂,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求知欲,更应该满足他们更高层次的心理需求,形成学习的相对优越感,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轻松和愉悦,也就是说,能让学生实现满足感的课堂,才是真正幸福的课堂。

    文献:  

    1、袁志群;浅谈生本理念指导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幸福课堂;新课程(上);2018年02期。

    2、   林怡;创设小学数学教学情境,打造幸福课堂;学园;2013年27期。

     

     


    点击次数:115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