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探究 李文华

    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探究

    ◎   广西贺州市前进路小学   李文华

    摘要:提问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本文对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做了研究,从把握提问的“中心点”及把握好提问的“度”两方面作了阐述,提出了具体的做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提问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是检验学生对文本解读程度的重要手段, 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技能,是教师调动学生阅读、主动思考、发展智能的重要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检查学生对已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开阔学生的思路,启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难点,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的感情。所以,有效的课堂提问对老师来说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提问应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学对象,设计不同思路的问题,以此激活每个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乐趣。具体做法如下:

    一、把握提问的“中心点”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发明千千万, 关键是一问。一个好的问题会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学生创造的萌芽, 达到培养学生好问善思的目的。老师要使自己提出的问题有价值、有思考性,就必须对文本进行细细地解读,弄清文章的要旨。因此,课堂提问时要把握好提问的“中心点”。 所谓提问的“中心点”,就是教师应该在什么地方设计问题,在什么时候提出问题。在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应当选择以下的“点”。

    (一)从课文题目提问。

    别小看一篇文章的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有表情达意、揭示主题的突出作用。对于每篇文章的题目,都应设计一些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起 学习的欲望。比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时,我从题目着手,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这条鱼放掉?”,激发学生兴趣,主动走进文本查找答案。

         (二)抓关键字词提问。

    一篇文章、一段文章一般都有一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语。在阅读理解时,教师可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语,设计恰当的问题,巧妙地帮助学生弄懂文本的主旨。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我抓住“三打”这个关键词提问:三打的过程、结果分别是怎样的?通过设计这样的提问,引导学生抓住文本重点,学生往往会印象深刻,文章的重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三)从课文的重难点处提问。

        围绕课文的重难点,设计课堂提问,这对突破文章中的难点作用巨大。如问题提得得当,文章的重难点极易突破,学生学习起来就不会感到困难重重。我们老师要紧紧抓住文章的重难点,有的放矢设计问题,为学生理解文本铺平道路。

        (四)在重要标点处提问.

        重要的标点,是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引起我们思考和注意的标点,如在《蚁国英雄》一文中等,课文后面有一个省略号,这个省略号代表这什么?在文本中遇到这样的标点符号,我们千万不可视而不见, 他往往蕴涵了语文教学的许多要素,要加以重视。

        二、把握好提问的“度”

        课堂提问是老师的一种教学行为,老师提问时,要站在孩子的高度,根据学生知识能力心理特点,恰当把握提问的“度”,做到张弛有度,难易适度。

         (一)注意提问的频率。

         过去的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师满堂灌的提向。我们的一些老师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在课堂上一味地讲,往学生的头脑中填塞知识,而不去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倾向,新的课程标准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因此也出现了满堂问的情况,老师一个接一个地问,学生一个接一个地答,看起来课堂气氛很活跃,其实也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客观规律,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疲于应付。

         (二)注意提问的梯度。

         所谓梯度,就是在提问时,做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求知的高度。学生认识事物是有规律的,只有遵循这一认知规律,我们的教学工作才能顺利开展、有效实施。

        (三)注意提问的问点。

    所谓问点,就是提问的切入点。同一个教材内容,可以设问的方面很多,这就需要我们钻研教材,精心选择问点。我们不仅要设计出紧扣目标的关键性问题,还要把问题提准,使各教学环节组合成有机的整体,产生合力。现以《九色鹿》的三种提问设计为例:   

    第一种:   

    1.调达为什么会背信弃义?   

    2.调达受到国王的惩罚后心里会想些什么?

    第二种:   

    1.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从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   

    2.九色鹿为什么要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   

    第三种:   

    1.从九色鹿救调达不图回报以及在国王面前怒斥调达两件事中,可以看出九色鹿具有怎样的品质?   

    2.从调达前后两副截然不同的嘴脸中可以看出调达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你想对故事中的王妃和国王分别说些什么?   

    《九色鹿》一文的主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颂扬九色鹿见义勇为、不图回报和机智沉着的高尚品质;另一方面谴责调达恩将仇报、背信弃义的恶劣行为。从以上三种问题设计来看,第一、二种问题设计就问点的整体属性而言,都存在偏颇和缺陷,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第一种问题设计,一是把着力点放在调达上,显然没有准确全面地把握课文的重点;二是意在揭示调达泄愤心理,似乎要把调达背信弃义的责任推给王妃和国王。第二种问题设计,只是一味赞扬九色鹿高尚的品质,同样没有全面把握课文的重点。相比之下,第三种问题设计,既准确全面地把握了课文的重点,又兼顾课文的次重点(对王妃和国王的评价),显然比第一、二种问题设计更加合理。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语文教师要认真准备,潜心钻研,要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富有成效的提问风格,只有在不经意间收获到学生的精彩纷呈,才能提高语文课堂效果。

     


    点击次数:39  发布日期:2019/10/27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