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武爱玲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 陕西省大荔县安仁镇中心小学 武爱玲
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汇聚着先人们的智慧,是我国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而语文作为小学一门重要的教学课程,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继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并实现进一步的弘扬发展。课堂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阵地,语文是传播传统文化的载体,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即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
一、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最为重要和关键的发明创造,其本身即是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汉字本身就流传许多脍炙人口的小故事。因此在教小学生识字时,不妨为他们讲一讲关于这个字的小故事,或者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
比如“鲜”字,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讲齐桓公与名菜“鱼腹藏羊”的故事,以及古人为什么对“鱼”和“羊”情有独钟。这样,学生不仅对“鲜”字有了深刻认识,还从中了解了一段历史故事。又如,在古代,人们认为“心”是思维、思考的器官,因此表达情感、思想的汉字一般都从心旁。比如想、愁、愉、怨、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记住了汉字,还会由衷敬佩前人伟大的智慧和思想。会写字、写对字是小学识字教学的重点,它不仅要求学生写对笔顺,还要写得横平竖直、富有神韵。在写字过程中,很多汉字由于结构繁杂需要各部分之间进行“避让”和调整,在此过程中又恰恰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之美,这和做人需要谦让和互相尊重的品格是一样的。让学生认识到写字、做人有共同之处,从而激发学生学好汉字、做好孩子的决心和期盼。
二、在古诗吟诵中渗透传统文化
吟诵是古诗文特有的读书法,也是古代私塾教育基本的教学法。吟诵是对诗文的反复玩味、品鉴和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复活了诗文的声音,以一种自然浸润的方式让学生感受体味诗文,进而理解其中所寄寓的细微曲折的情感,让学生在深刻的情感共鸣中体悟先贤的智慧和精神内涵,并涵养提升自身的品格修养。这样的教学口传心授、圆润通达,具有直观而切实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在古代诗文教学中吸收借鉴吟诵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传统文化的教学方法来承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是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是学科渗透传统文化的一种更自然、更有机的方式。
比如,小学语文人教版的第十一册第一单元,课后穿插的三首古诗《墨梅》、《竹石》、《石灰吟》,都表现了作者坚贞不移、顽强不屈、勇于奋斗的坚强品质。还有第五单元的古诗两首,其中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反映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再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反映了作者对母亲的真挚而深厚的敬爱、感激之情,尊老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从小学语文阅读课本中可以看出,关于古诗的学习背诵内容很多,词就显得有些少,其实词也能传达出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而且比较详细具体。比如,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八单元,课后就有两首词《菩萨蛮》和《卜算子》,像这样的词类也很适合小学生阅读和背诵。古诗词的作者总是用形象、简短的语句,写出深刻的含义,可以说古诗词意境悠远,文化氛围浓厚,是小学语文阅读渗透中国传统文化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三、在实践体验中渗透传统文化
文化始终是源自于生活的,而传统文化作为先辈改造自然过程中累积下来的精神财富,并不是虚无的经典,而是融入在生活的每个角落,对于人们任何言行举止有着良好的规范效果。想要愈加理想地品味这部分文化内涵,作为小学教师,完全可以考虑定期带领学生出外实践,特别是在传统节日来临的时候,鼓励学生透过资料查询并结合实际,了解端午节的衍生背景以及和其存在密切关联的历史人物等。确保上述工作处理完毕之后,教师则需要安排学生利用写作形式描述个人深刻感受,同时配合黑板报、演讲、讲故事等表现形式进行彼此间深入性交流;或是直接品尝粽子,令学生在愉悦的节日氛围之中体验独特的民俗风情。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包括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都是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教师在教学中贯穿融入这部分内容时,有必要督促学生有计划地进行资料查询整合、集体研究交流,或是进行实践体验,这样,将更加有利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机渗透和传承发展。
另一方面,包括成语、名人名言、农谚、对联等,都是十分宝贵的传统文化内容,对于小学生文化要素累积、语言表达技能舒展、学会做人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本中提供的格言警句前提下,在课后收集先贤们留下的相关故事,这样才能够在多元化学习实践之中拓宽视野,发现古人美德并接受愈加深刻的教育。
四、在开放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将语文课堂开放出去,教育过程其实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注意,我们不仅仅是在教,同时也是在学,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们,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将语文课堂进行开放,将传统文化知识在开放中融合,渗透给孩子们。小学语文工作者要学会将课堂开放出去,要让学生成为主人,我们作为引路人,作为一个行者,将我们的知识进行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营造轻松、和谐、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被这种教学方式所吸引,让他们能够将自己的问题大胆地问出来,我们作为引路人给他们作答,让他们将我们作为朋友来看,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氛围内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从而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
总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我想,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