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亚丽: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操作活动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 山西省乡宁县新城区幼儿园 屈亚丽
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不仅要从历史的角度来考量,更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充分说明数学来自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如何把数学活动生活化、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课堂化,化抽象的数学为有趣的、生动的、易于理解的事物。让幼儿在操作性活动感受数学其实是源于生活且无处不在的,数学的学习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学习数学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体现生活。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从动作开始,切断了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发展。”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幼儿借助手的活动能够实现和反映其内部的思维活动,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改变了“耳听口说”的学习模式。幼儿的很多经验正是在动手操作中形成的。如果仅给幼儿以语言讲解,而没有实际操作,只是将抽象的数字符号强加给孩子,那么幼儿并不能很好地掌握数学概念。在幼儿数学教学中,操作活动的运用,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自主、独立、愉快地体验某一数学概念的属性,探索数学运算的规律,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操作活动是幼儿在头脑中构建数学概念的起步,是幼儿获得抽象数学概念的必经之路。
一、善用游戏性激发幼儿主动活动的积极性
陈鹤琴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的。必须有许多玩具的东西来帮助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更为重要”。这说明材料与幼儿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材料的选择时还要注意所选材料的操作性、趣味性,努力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利用自然物或廉价的实物,因地制宜地将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当作数学材料。小冰棍、纽扣、吸管、瓶盖、积木、花片、图形卡、指偶等材料,只要干净、安全都可利用,同时我们还增设了“百宝箱”,提供其它废旧材料供幼儿选择,这些幼儿熟悉和喜欢的操作材料提高了幼儿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增加了幼儿操作的持久性和创造性,大大满足了幼儿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在操作活动中加上游戏情节,可以将“就事论事”的摆弄材料,变为趣味的手脑并用的活动,使幼儿的各个感官都能积极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反复操作而不感枯燥乏味,有利于幼儿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二、 贯彻自主性确立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改指令为设疑,引发幼儿自主探索。幼儿进行自主性的探索学习,需要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与方法,还需要有正确的导向。教师在幼儿操作时不能只用指令性指导,也不能“随意放羊”,需要通过对材料的美化、适当的设疑、引疑,既引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又对幼儿操作目的有积极的引导,使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很好的发挥主动性。如:学习4的组成。提供给幼儿4片双色花片(花片一面是红色,另一面是白色,和一张印有花朵图案可让幼儿涂色的纸。请幼儿玩“撒花片”游戏,每撒一次就根据花片停住后颜色分布的数量在纸上涂色。只要落下的花片颜色分布的数量与前几次不同,就可依次画在纸上。这样每次撒后,幼儿就要比较对照,做出是否要涂色的判断。在操作过程中,幼儿还会发现一些问题,如:4片花片撒出去,出现了都是同一种颜色的情况,就会提出怎么办?有的孩子会发现涂了三次后再要涂的话,总是与其中的一组情况一样,从而产生疑问,这样有利于幼儿独立性、自主性的充分发挥。
三、活用互动性营造主动学习的氛围
有时在操作活动中,由于材料多,操作室空间小,幼儿整理能力弱,往往刚开始操作就出现材料混乱的局面,极大的影响了幼儿操作的目的性。这时,运用互动方式,让两人共享一份操作材料,能力强和能力弱的幼儿搭配,轮流操所,共同记录。如9的组成,幼儿每两人一份吸管(共9根),把9根吸管分给两人有几种分法,两人轮流操作,一起记录,两人互相检查,互相纠正,有问题协商解决,或共同质疑。能力弱的还可得到能力强的幼儿的指导和鼓励,面对小伙伴,能力弱幼儿没了思想压力,不再有是否对错的顾虑,“玩”的大胆、积极。这样使幼儿都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四、巧用激励性激发幼儿向上
教师激励性的语言与动作往往能激发幼儿持续、愉快的探究,能让幼儿在操作中体验成功,增强信心。激励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有点头、微笑、夸奖、贴粘纸、插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幼儿回答正确时,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幼儿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当幼儿在操作中,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就会感到“我能行”并产生了自信心,当积累了无数细小的成就,自发的内驱力会像泉水一样涌出,幼儿愿意干多次喜欢做的事,对得到表扬的事感兴趣,老师会意的眼神,微微的一笑等,小小的动作就能产生激励的效果。对孩子的表扬因人而异,对于学习积极,反应较快的幼儿要肯定成绩,并提出更高的要求,对于比较被动,思维能力弱,反应慢的幼儿,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多表扬他们的进步,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愉快,产生在学习的愿望。大班年龄的幼儿,有了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在富于竞赛和刺激的操作游戏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地学习数学。
总之,操作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利用操作活动学习数学,提高了幼儿学习兴趣,又有利于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观察力、判断推理等能力。操作活动使幼儿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