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谢又芳

    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

    ◎   山东省招远市西苑学校   谢又芳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学科间的高度交叉与融合,使得综合课程的设置引起全球的关注,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综合实践活动课正是使学生的这种发现、研究、探索的欲望得到满足和释放的最佳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的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实际体验,发展综合的实践能力。我国现行中小学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体优化,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也容易忽略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自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可以从他们自己的生活中选择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自然地、综合地学习,这种学习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非老师强加的。这种全新课程的出现,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同时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和挑战。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解读

    (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遭遇着许多现实“复杂性”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综合程度最高的课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所有课程领域中开放性最强的课程。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较为其他课程领域蕴藏着更多的不确定性和关联性。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较之其他课程领域涉及更加宽泛复杂的课程资源。

    5、如果承认“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合理存在,也难以减少或解释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复杂性。

    6、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同样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规定有差异。

    (二)实施情境的复杂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发生在自然、社区、学校和教室等多个层面,人、财、物、时间、空间、管理、政策、氛围、历史、环境等因素复杂多样,共同构成实施情境的复杂性。表现为:社区对学校教育的“要求”往往多于“理解”,活动总是蕴藏着不安全因素;教育行政职能机构缺乏专门的部门对活动实施进行专门管理;学校没有相应的组织对活动课程予以有效管理;现有教师缺乏相应的能力;班级规模较大,教师编制过小,人力缺乏;缺乏指导;教师习惯于自己的学科领域,难以加强各学科教师间的联系与合作;缺乏相应的教育政策和氛围。

    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一)、谨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神秘化和精致化

    有不少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很高、很难开展。有不少老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很高、很难开展。应当说,这只对了一半。综合实践活动是最大的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教材,课题由学生自主确定,确实很难。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不是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难?不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改变长期以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改变学校教育始终围着考试转的局面,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上。我们不应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神秘化,不要追求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和成果的精致化。只要符合学生兴趣和知识储备的特点,只要具备探究性学习的客观条件,对学生身心没有危害,都可以作为探究的课题。综合实践活动所重视的不是问题解决的结果,而是学生探究课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活生生的体验。即使最后过程按计划来说是失败的,也应从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的角度视之为重要成果。就是我市农村学校的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当地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可以开展许多有价值的综合实践活动。

    (二)、谨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活动课同化

    一些人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过去开设的活动课没什么两样。应当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过去开设的活动课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突出的就是在学习活动方式上,“活动课”没有强调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性,其基本的活动方式还是晨会、班团队活动、体育锻炼、科技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校传统活动等,而综合实践活动更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基于课题的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等。

    (三)、谨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传统学习方式同化

    有些学校和老师感到综合实践活动没有教材,无从下手,无法实施。这说明我们的思想仍未冲破传统学科课程的束缚。不仅如此,由于教学习惯,还出现了以学科教学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情况。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主题必须由学生确定。鉴于目前处于起始阶段的情况,也可以由教师提出范围,让学生从中选择。

    (四)、谨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被专职化

    学校的所有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应当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因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空间的广阔性和时间的延续性,需要大量的教师或其他有关人员参与,能够教学、指导综合类课程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少数教师或专职教师承担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是难以满足全体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需要的。因此,学校不应指定少数几个教师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而应鼓励更多的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

    三、在探讨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1、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的角色要由“重”转“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形式,是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出发基于自身兴趣、选择和研究问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过去的活动课只是要求教师课上和同学们合作完成一些科技制作,或者讲授一些科技方面的知识,教师还是课堂的总导演,学生围着教师转,这是“重”。教师必须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转变指导思想和指导策略,由过去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促进者、协调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就是“轻”。在学科课程的教学中有较强的专业性,教师可独立完成教学,但综合实践课则不同,它包括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有信息技术也有各种专业知识,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与学生充分协作,真正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

    2、综合实践课必须注重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的全新课程。是让学生将实践、体验的收获整理,形成多种多样的成果如:报告、图片、表演、作品等,进行评价、交流、研讨、辩论。在交流中让学生学会理解、宽容、合作、分享,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综合实践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实践了没有,经历了没有;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又是如何想方设法地解决问题的;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何种体验;我们的学生在实践中是怎样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我们的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是否产生了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课程。课堂上我们必须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要关注实践的结果,但不要很在乎学生最后“作品”、“成果”、“汇报内容”的质量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会提出哪些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需要怎样的指点……针对这些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往往很多教师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的主观经验和已有经验,强加给学生,这是我们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最要注意的一点。

    科学的发展开始以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为特征,科学从总体上越来越符合世界的本来面目——多姿多彩、相互关联,和谐一体。与此同时教育上由于偏重科目本位而导致学生只能得到支离破碎的世界图景,这种弊端也越来越引发起人们的警惕。尤其是当今和未来社会越来越显示出一体性、变革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处于科技、自然、人类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之中,传统的分科课程难以提供认识世界的整体观念,难以纳入不断涌现的新信息、新观点、新方法、也难以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由于综合课程关注事物之间,知识之间的关联性,知识容量大,鼓励学生以整体的视角观察世界,以探究的方式学习和解决问题,所以它能够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一个综合的基础。 


    点击次数:74  发布日期:2019/7/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