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潘美亮

    如何让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   广西贺州市八步区信都镇马塘小学    潘美亮

    摘要: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的目的,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近几年来,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已经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关键词:让学生;学会;会学;转变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实现人人都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认为,教会学生学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配上一段音乐,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每个班级都有很多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难以维持。教师通过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小动物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3,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5。过了一会儿,机灵狗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机灵狗伺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妈妈,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动手操作,启迪思维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我国思维科学的开拓者钱学森指出:“小孩子的思维也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的”。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时,遇到问题:“一张长方形铁皮,长80厘米,宽60厘米,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做成一个无盖的铁盒。问,做这个铁盒用了多少铁皮?铁盒的容积是多少?”这时,学生因为不知到长方体的长、宽、高,无法计算,有的学生干脆把80厘米、宽60厘米、10厘米当作长方体的长、宽、高进行计算,这时,老师引导学生每人拿一张纸将四角各剪去一个正方形,再将四边折起来,看一看,想一想,长方体的长、宽、高应该是多少?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得到长方体的长、宽、高应(80-20)厘米、(60-20)厘米和10厘米。在这个问题中,老师创设了极富启发性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一步步自主探究出计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结了解题规律,促进了思维品质的培养。
        三、培养习惯,学会学习
        小学生正处于习惯的形成阶段,培养良好的学习惯,对提高自学能力大有裨益,促进学生“会学” 。 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的巨大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可见良好习惯的形成对人的一生成长是至关重要的。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思维能力。②、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惑释难,达到由“学会”向“会学”的转化。③、培养合作学习的习惯。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开展学习讨论的风气,用同龄人所能理解的思路相互交流,更容易产生同学间的相互启迪,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④培养总结归纳的习惯。数学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知识点中探求规律,进行总结概括。使学生循规去学,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能效果。
        四、学抓关键,解决问题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找出问题的本质特征,抓住这个主要问题,追根溯源,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就是一种学习的方法。“任何过程如果有诸多问题并列存在的话,其中必定有一个问题是居于主要的、起着领导的决定作用,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例如,学生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问题的关键是分母不相同,抓住这一要害,创设情境使学生想方设法用学过的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将异分母转化为同分母,问题就自然化解了。

    五、指导自学,学会学习
        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的精神,实打实地着眼于让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也即以书本知识为主,而阅读是获得书本知识的基本方法。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把这一教育思想概括为“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揭示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看书自学,一是可以指导学生在新授之前,带着学习目标看书,看哪些能看懂,哪些看不懂,带着问题听讲。二是在新授过程中,某些知识是属于介绍性直接给出的,不需讲解,学生自学课本即可。三是可以在新授以后看书,消化巩固所学内容,给学生留有讨论或质疑的余地,也可以养成学生做作业之前把知识梳理一遍再动手练习的习惯。但是有的老师仅把它单纯作为习题集,只在布置作业时,才让学生接触课本;有的老师只是偶尔要求学生翻开课本,读读定义、法则等结论而已。长此以往,学生学到的知识全是靠“听会”的。他们不会自主地、独立地阅读课本;即使反复看了,也提不出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看书时,不仅仅要使学生阅读书上的例题,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阅读时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总而言之,教师要努力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可以充分展示其才能的机会和条件;致力于了解和研究学生学习的过程,帮助学生不断地总结、改进,以致引导他们自觉运用学习方法,主动学习,主动探求,学习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会乐于学习,才会真正学会学习。 


    点击次数:68  发布日期:2019/7/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