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期刊浏览
中小学教育杂志封面

国际刊号:ISSN1001-2982

国内刊号:CN11-4299/G4

邮发代号:2-597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中国人民大学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zxxjyzzbjd@163.com

网址:www.zxxjycn.com

联 系 人:文老师

热门推荐
  • 暂无内容...
  •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张军侠

    如何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   陕西省渭南市渭南初级中学    张军侠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途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在中学阶段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关系着学生的升学教育,还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养成。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作为数学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让初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利用趣味故事,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阶段的学生年纪都不大,他们对故事的兴趣比较浓厚。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改变枯燥沉闷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中,实现良好的数学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学生讲解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故事,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充分吸引,再导入教学新内容,以使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充分了解和掌握趣味故事中所蕴涵的丰富教学知识,进而有助于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另外,当前网络上的教学信息和资源比较多,教师可以在课下借助网络搜集一些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趣味数学故事让学生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问题时,教师就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进行数学教学。在大森林里,两只小猴子在愉快地玩耍,他们在森林里看到了一棵苹果树,于是,快速地向树上爬去,其中一只小猴子先爬了5米,然后又爬了2米摘到了苹果,另一只小猴子先爬了4米,一不小心又滑下去了1.3米,结果晚了一步。这时,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计算一下两只小猴子分别爬了多少米,另外一只小猴子还需要爬多少米才能够摘到苹果?提出问题后,学生们踊跃地谈论,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了有理数的加法问题。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会更加高涨,愿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进而促进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二、重视课堂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初中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逻辑思维有所完善,学习接受能力也有所提高,处于青春期的他们,思维比较活跃,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应当充分抓住这一特点,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大胆地去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本,去积极、独立地思考,从而最终通过自身的努力去解决所发现的问题。而探究式教学活动正符合初中生好奇心强、独立意识强的心理特点。

    例如在学习“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置于随时互换的动态教学之中,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即向学生提问道:“如果给你们两个完全相等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你们能用它们拼出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呢?”有的学生回答道:“矩形。”还有的学生说道:“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以此来让学生在各抒己见中发挥自己的才智,进而实现创新能力的提升。其次,明确教学的双向性,与学生一起共同探究、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错误,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适时的引导,帮助学生弄清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以积极地态度去面对和改正错误,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加自信心,进而使学生更有创新的勇气。最后,在教学中构建多边互动的师生、生生关系。即在多边互动中合作探究,帮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归纳、反思,引导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实用价值,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

    三、激发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都有一个能力爆发的“小宇宙,只要能够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激发学生“小宇宙”的爆发,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呢?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三角形的内角和知识,然后抛出问题,如何利用已有的三角形知识来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学生经过思考和讨论不难得出结论:(1)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2)具体转化方法采用添线来分割多边形,使之成为若干个三角形等等。通过这样的教学问题,不但让学生养成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且通过讨论探索,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学生不但能总结出许多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的方法,教师还可以因势利导探索多边形对角线的有关知识,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让我们的课堂充满活力,是我国数学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是我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具有自主探究能力,具有活力的新型人才的需要,所以我们作为初中数学教师,要明白扛在我们身上的重任。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紧跟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数学课堂生机勃勃,指导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点击次数:119  发布日期:2019/7/21 8:00:00  【打印此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