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李陈娟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 陕西省大荔县教学研究室 李陈娟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抓住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就牵住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牛鼻子。教材、教师、学生、教学环境、评价体系等都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能动性的发挥直接影响着课堂的进程与质量。教学策略是教师把新理念运用于教学过程的中介,是体现教学方法的载体,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引领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实现最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本文提出如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一、凭借教师自身情感唤起学生情感
情感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别人。在教学中,可以利用情感的这一特点,以情育情。“没有情感,就从来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一个教师上课缺乏激情,不能激动自己,又怎么能激动学生?优秀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情感的人,是一个善于通过自己积极的情感去感染学生的人。教师的情感从词句、语调、声音中反映出来,从教师神态、表情、目光中流露出来,它是自然而然的,并不是那种娇揉造作的表演。我班的学生上课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散,加上情感的发展也还处在易受外界感染的阶段,而数学学科本身不如其他学科生动好玩,易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兴趣和效率。在实际教学中,我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以抑扬顿挫的讲解吸引学生。对学习认真的,我竖起大拇指表扬;对学习不够认真的,用噘嘴摇头否定。当学生在做小动作时,走过去摸摸他的头、扳正他的身体,或用眼神去制止。这样既调整了学习的学习情感,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二、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
亚里士多德讲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 生动的问题情境或是有趣的活动情境 , 都能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出各种具有问题和故事情景的实践活动环节,使学生心里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可以使学生经历一个学数学、用数学的过程,引导学生尝试探索与成功,不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如在讲解《有理数的乘方》新课时,可以“印度国王奖赏象棋发明家的故事”为素材,设置问题情境来引入新课,从而发现规律,尝试“以此类推第五个、第六个格子中应放多少粒麦子”,再列出计算第64个格子中麦粒数的算式。以此来引入新课,增加了趣味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效果立竿见影,学生立刻就集中了注意力。从而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列式中,感受到有学习新知的必要,继而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依据问题与故事中麦粒放置规律,引发联想,使学生思维迅速活跃了起来,使学生的全部心理活动参与到了这节课的学习中来,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探究生活数学问题,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乏味、神秘难懂的印象的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努力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入新知识提供了大量的背景材料。初中生数学课上学习的大量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海拔高度这些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成为了初中数学引入正数、负数的实际背景;生活中的计算银行存款利息等与初中生学习引入方程的模型的实际背景相一致。如果教师让数学教学经历“从实际中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多到实际中去的过程,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能积极主动地尝试着从数学角度运用数学思想,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主动寻求解决生活问题的数学策略,而且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从生活实际引入新知识有助于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为学生主动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现实问题、解决问题提供示范。例如,在初中数学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通过课本中的“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等形式,从学生的座位、电影院等引入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亲临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扩大思维空间,学生接受的亲切自然,提高他们应用数学的意识,增强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实施积极课堂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的手段和形式应多样化,多重视过程评价,以定性描述为主,充分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此我在评价思想上,变“重结果、轻过程”为“结果、过程的统一”,发挥激励功能;在评价目标上,变“单一、过高要求”为“多重、适度要求”,发挥调控功能;在评价内容上,变“重知识、轻能力”为“知识、能力、情感的统一”,发挥导向功能。教学实践和研究证明,每一个学生由于先天遗传、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在认知方式、认知发展和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应该是个性化的。“学习上的成就是相对的。对一个学生来说,100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60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 只强调笔试,夸大考试的功能和作用,会打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自信,因此,只要学生在自己的程度上有进步,我都会协同家长对学生大力表扬。同一个问题,对优秀学生,我以简单地一句“很好”“不错”就行了;对学习困难生,则多鼓励几句,或者全班掌声鼓励。同一次作业,对优秀生,我要求学生不但要解答正确,而且要格式正确、书写工整;对学习困难生,我先不着急判错,而是让学生订正后再判对,只要有进步,即使有差错只要订正正确仍可以评“优”,奖一朵小红花。这样,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评价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在批改作业时我会用一些个性化的评价如“能想到一题多解,很好!”“方法很好!仔细检查一下,看问题出在哪里?”“你又进步了,真为你高兴。只要认真,没有学不会的东西。”“相信自己,没错。”“课间来问我,我很乐意帮助你。”等带有感情色彩的话语给不同的学生以自信和激励,促使学生寻求疑问、深入思考,增进师生情感交流,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只要我们通过一些策略和方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恰当的引入和情景创设,通过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注重教师的积极评价作用,就一定能够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